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中卫市委员会、民盟中卫市委员会,毛学锋委员、张艳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共提出具体建议8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7条,目前已办结8条,不具备办理条件的0条,需跨年办理的0条。具体情况如下:
第1、7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开展集中宣传和食品安全“五进”活动,累计开展宣传活动2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依托市县局政务微信公众号发布食品安全科普、预警信息24篇,联合司法部门组织开展线上普法2场次,在中央和自治区媒体刊发重点稿件16篇,市级媒体平台刊发稿件23篇。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深入开展“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进商圈、进超市、进景区”等“百姓点检日”系列活动,不断壮大“点”的声势、扩大“检”的范围,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率。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现场活动15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92条,快检食用农产品153批次,发放科普手册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230余人次,开展“你点我检”专项抽检90批次。三是加强社会监督。推动建立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启用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迅速开展市、县、所市场监管账号注册、试运行等工作,组织辖区175家食品生产企业入驻平台,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第2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相互学习、稳步推进、整体规范”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35.71万元,从门头牌匾、办公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统一规范外观形象,确保业务用房规划精准、执法设备配备齐全,目前已建成自治区级四星级市场监管所5个,市级三星级市场监管所12个,基层市场监管所面貌焕然一新,监管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和干部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6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同时,新招录公务员统一下派基层所实践锻炼,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增强。三是深入推进行风建设。聚焦行风建设“巩固提升年”的目标任务,持续加大行风问题排查整治力度,健全完善问题防范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办事窗口、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行风观测点”17处,1名干部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3、5条建议办理情况:(一)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一是扎实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评定工作,提升监管靶向性和精准度,按照风险级别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切实防范区域性、规模性食品安全风险。二是深化小作坊“清洁保食安”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小作坊登记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小作坊生产加工、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标签标识等管理。清理排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51家,整改问题隐患128个,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立案查处5起,罚没款0.25万元,集中培训宣贯指导6次206人次。三是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强化食品添加剂生产源头把控与生产监管,严查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建立完善的原料控制、投料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严格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生产,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食品添加剂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深化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力度,加大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企业及食品加工小作坊、餐饮服务监管,严厉打击“两超一非”违法行为,集中治理滥用防腐剂、稳定剂、着色剂、香精等突出问题。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11家次,发现添加剂管理不规范等违法违规3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警告2起。四是集中开展葡萄酒、食用植物油、枸杞原浆等质量专项整治。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负责人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原辅料进货验收、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标示、生产加工场所卫生、出厂检验等进行风险管控;严格规范地理标志使用,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价格恶意竞争、商标侵权和地理标志冒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共检查葡萄酒生产经营单位122家次,食用油生产企业8家、加工小作坊96家,枸杞原浆生产企业12家,经营主体256家,督促整改问题隐患32个,下架召回产品6箱。
(二)加强突出问题治理。一是聚焦群腐集中整治重点。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及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升群众满意率。自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检查学校(幼儿园)食堂504家次,大宗食材供应商163家次,校园周边食杂店462家次,消除问题隐患793条,查办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案件22起,累计罚没款8.2万余元。共检查肉类产品生产经营单位537家次,立案查处10起,罚款4.76万余元。分层分级开展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及监督抽考9期800余人次。今年以来,自治区通报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典型案例8起,其中4起为中卫市案例。二是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持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共检查养老机构食堂、社区食堂、老年饭桌等老年助餐服务单位30家次,责令整改4家,当场处罚2起。开展校外托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全市校外托管机构持证情况、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精准建立监管台账,共计检查校外托管机构47家次,排查整治各类问题隐患102条。三是聚焦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以农村地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严厉打击购买使用污染原料、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共检查农村市场生产经营单位1385家次,排查发现存在过期食品、未严格履行食品安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不全等问题739个并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立案查处28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356.5公斤,累计罚没款9.64万余元。
(三)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持从深化专项整治和严打违法犯罪着手,持续推进“铁拳”“昆仑”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违法案件49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4份,侦办食品犯罪案件4起。
第4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强化污染治理。围绕耕地、水源、畜禽养殖、大气环境污染,建立土壤污染源重点监管清单,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畜禽养殖场、涉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检查,今年累计检查污染源241家次,立案查处8起。二是强化药残治理。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持续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累计专项抽检“三棵菜”及重点农产品1155批次,合格率99.3%;推进农兽及水产用药减量,指导29家规模养殖场(户)参与“减抗”,验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企业5家。目前,全市1.04万个种养殖业经营主体已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监管。三是强化粮食和农资产品监管。实行全市政策性储备粮油季度巡查全覆盖,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检查各类农资门店372家,抽检农产品115批次,立案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19起。
第6、8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均衡开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高风险食品和重点行业领域,按计划实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1689批次,检出1205批次,检出不合格35批次,合格率97.09%;粮食和储备部门完成粮油检测157份,全部合格;农业农村部门检测瘦肉精1.81万份,结果全部为阴性。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有序进行。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抓手,夯实风险监测质量控制机制。截至目前,卫生健康部门完成食品化学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119份,检出阳性8份。全市64家食源性疾病诊疗机构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290例。三是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健全。按照“时、度、效”原则和抽检信息公开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慎、稳妥公布抽检监测有关信息,今年以来,公示抽检信息4期158条。加强部门间抽检信息通报。向农业农村局、教育局、自然资源局通报食用农产品、校园及周边抽检不合格食品信息25条;收到农业农村局通报农产品抽检不合格信息2条,已移交属地市场监管局依法开展核查处置。
(联系人:张瑞,电话:0955-7036086)
中卫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9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宁公网安备64050202000082号
宁公网安备6405020200008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