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审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信息

多措并举 加强中卫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落地

2022-05-23 来源:中卫市审计局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随着宁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不断深入,中卫市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序推进,但对标新时期国有企业“风险+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中卫市属国有企业应该充分践行新时期内审发展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充分践行国资委以及监察委的相关体系目标要求,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定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切实保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科学性,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切实发挥好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做优做大做强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内审运行机制

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水平,就必须通过内部审计这一环节,进而优化国有企业转型与改革的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优势作用。国有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监督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管理防控风险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党委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体现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对内审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人才保障和督促落实,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内审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加强内审成果运用转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国有企业内审工作质效

国有企业内审机构在党委(党组)和董事会领导下,围绕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内部审计活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组织制定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审计成果运用的落实和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积极履行对本级和下属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和建议评价。重点围绕企业深化改革、投资建议、资本运作等全程监督评价。事前主要监督评价决策主观性与制度落实偏差、风险防控评估等;事中主要及时跟踪纠正偏差、促使正轨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成效;事后主要对改革成效、投资收益等进行跟踪评价。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与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联网,运用在线审计、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效。

三、履行出资人职责,推进国有企业内审体系建设

市国资委要以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围绕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指导国有企业根据公司章程,梳理和界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修订完善“三重一大管理办法”,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着力发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关注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反映发展运营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积极提出解决重大问题和推动改革发展的措施,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加强对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切实把推进内部审计作为构建单位或组织“免疫系统”,促进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和工作开展,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要联合财政部门大力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从管理体制层面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探索建立约谈提醒制度,对不落实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规定、党委(党组)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到位的部门单位,可采取约谈提醒方式,推动部门单位及时研究改正。探索建立内部审计人才资源库,通过“以审代训”方式传导国家审计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缓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和任务繁重的矛盾,推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国有企业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助力其在经济浪潮中行稳致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