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是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思考审计工作,把促进健全体制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的审计工作模式。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卫市审计局将研究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领域审计项目全程,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创新实施“123N”研究型审计方式,高效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造了审计研究与项目实施闭环链条,项目中8个案例被审计署国家综合报告采用,该项目并获得自治区2023年度审计项目质量二等级。
“一部指引”把脉会诊。结合审计署下发的审计技术应用方法,市审计局结合中卫市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制定了更接地气、更易操作的“乡村振兴审计项目操作指引”,引导审计业务精准高效开展。通过落实11大类27个小项指引事项,抽查了某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等部门和10个村集体,抽查资金26985.18万元,涉及项目55个、单位15个、乡镇9个、行政村10个,入户走访农户70户。
“两项方案”望闻问切。结合自治区审计厅下发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等内容,因地制宜编制了《乡村振兴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审计措施、人员分工和时间节点,使项目审计全程可控、审计质量全程把关。加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资源配置和协调衔接,查找政策兜底帮扶、就业帮扶促进群众增收、农业经营增效带动群众增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群众增收等四方面15个问题,涉及资金2017.8万元。
“三个清单”对症下药。收集归类了112项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汇总形成政策法规清单,强化审前培训提高了团队业务能力。开展审前调查,编制了审计所需资料清单,做到项目内容全面覆盖,疑点筛查有的放矢。根据问题归集标准和要求,依托审计报告梳理形成发现问题清单,一体推进问题整改和责任落实,11个立行立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N项成果”防范未病。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分析提炼,形成国家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报告1份,报送市委、市政府综合审计专报2份、综合分析报告1份,移送案件线索4件,揭示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15条,促进建立健全以工代赈管理、公益性岗位互联互查等工作长效机制,及时堵塞漏洞,做好未病先防,防范风险隐患,为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