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速由负转正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中卫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2017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市委政府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全年发展目标,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主要抓手,紧盯重大投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促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增长,为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基本情况
201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8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增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比全区4.2%平均增速低4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地方累计完成投资260.09亿元,下降0.7%,占全社会投资的75%;区属和农村农户投资86.76亿元,增长3.1%,占全社会投资的2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9.3%。区属项目投资增长是支撑全市投资实现增长的主动力。
分地区看,沙坡头区完成全社会投资150.54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3.4%,比上年增长0.6%,回落4.1个百分点;中宁县投资117.91亿元,比重为34%,下降7%,回落9个百分点;海原县投资78.4亿元,比重为22.6%,增长12.5%,加快11.3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一)投资增速全年波动运行,总体回落。从发展趋势看,上半年,在银阳、协鑫、中宁兴业锦秀新能源100兆瓦光伏电站、中宁隆基200兆瓦光伏电站、宁钢60万吨高速线材、黄河过境段水生态治理、紫云新都时尚商业广场、新墩、西关、双桥、五里等棚户区改造、天元锰业2*350自备热电厂等县属重点项目和中卫到吴忠城际高铁、海同高速区属重点项目的支撑下,全市投资较快增长,始终保持在10%以上,运行稳健。下本年,由于新动工入库大项目较少,进展缓慢,续建项目和光伏电站陆续竣工投产,投资后劲不足,导致投资出现明显回落,1-10月全市投资下降3.3%,11-12月,紫光天化蛋氨酸一二期提产技改、瑞泰公司甲基吡啶、吡虫啉技改、中宁县人民医院儿童大楼、海原县李俊堡100兆瓦风电等项目相继动工,拉动投资小幅回升,全年投资增长0.2%。
(二)产业投资多元化发展,结构优化,新经济动能不断累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全市产业投资逐渐从前几年的偏重光伏、风力发电和化工、高耗能投资转向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和仓储物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轻工制造业等产业,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一产业投资进一步加强。2017年,全市县属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7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占县属投资比重达到11.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0.1%、61.1%、27.7%、81.2%。
第二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全市县属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1.29亿元,比上年下降10%,占县属投资比重35.1%,其中,工业投资90.55亿元,下降10.7%。虽然工业投资下降,但表现出高耗能工业投资下降57.8%,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政策。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加强,在占用较少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增强了工业经济的内生动力,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4%。制造业投资行业种类多元化发展,今年比上年新增了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皮革、毛皮及其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上述新增四个行业共完成投资3.2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6%,是工业投资中新的亮点。
第三产业投资有升有降。全市县属第三产业投资139.06亿元,比上年下降0.4%,占县属投资比重53.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7.88亿元,增长4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8.73亿元,下降32.4%,但随着西部云、云创、移动公司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投入运营,比特云等项目的落地动工,围绕云数据中心产生的配套服务产业在我市落地,以云计算、云制造、云应运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聚集,必将为我市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带来长远的利好。
(三)施工小项目多,大项目少。2017年,全市新建、续建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项目652个,比上年同期多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6个,比上年同期少10个;本年新开工项目411个,比上年同期多75个,施工项目增加支撑了投资的增长,但大项目少,不足以支撑后期投资的增长。
(四)国有投资贡献明显,民间投资活力不足。2017年,全市完成国有投资175.6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0.7%,比上年增长9.5%,主要得益于区属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支撑;民间投资169.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8.9%,下降4.5%,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投资效益下降,私企老板投资积极性不高,民间投资乏力,也是工业投资下降的主因。
(五)房地产开发市场销售良好,去库存取得一定成效。201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55亿元,比上年下降2.3%;房屋施工面积771.31万平方米,下降3.4%;商品房销售面积84.84万平方米,增长10.4%,商品房销售额31.93亿元,增长11.7%;12月末全市待售面积93.9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6.1万平方米,下降6.1%。
三、影响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工业投资持续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土地、环保政策趋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全市工业投资自2015年7月以来持续下降,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最高时期的61.5%下降至目前的26.1%。
(二)四季度新动工光伏电站太少,没有为明年一季度打下基础。全年全市共动工7个光伏电站项目,其中6个竣工投产,仅剩四季度动工入库的李俊堡100兆瓦风电项目。因中卫气候寒冷及春节影响,每年一季度除了光伏电站和技改项目外,其他项目工程量普遍较少,所以不足以支撑2018年投资的良好开局。
(三)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已动工项目丝路沙坡头南岸半岛、西部飞艇产业基地工程进度较慢,计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乌玛高速公路、国道338线中宁至沙坡头段改线项目、协鑫二期、紫光三期、宁夏中瑞通能源公司4*480吨集中供热、宁钢智能化成型钢筋加工、宁夏宸宇废物处置中心、联通数据中心、市公安监管中心、中宁县第三污水厂等项目未动工,影响投资增长。
(四)新开工项目手续不全,致使个别项目无法及时入库。主要是部分项目动工后,缺施工合同或中标通知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导致项目入库滞后于实际工程进度,如香山国际城建设项目未入库,比特云数据中心延迟入库,影响投资的增长。
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力促重点建设项目在2018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加快施工进度。要重点促进丝路沙坡头南岸半岛、西部飞艇产业基地工程加快进度。
(二)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扭转民间投资下降的态势。在积极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下,针对目前我市民间投资存在的短板,研究如何进一步放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扩大民间投资范围,在贷款、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水利、环保、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同时带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
(三)多措并举,加快重点行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扶持支撑力度,继续促进农业、畜牧业、林业项目投资建设,打牢农业基础,建设中卫美丽乡村。二是出台工业技改优惠政策,促进中卫、中宁工业园区原有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撬动工业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环保污染少的新型制造业、中卫云服务基地信息传输服务、健康养老、乡村休闲旅游等项目的投资。
(四)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向城市基础设施等政府项目拨付资金力度,加强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沟通协调,争取金融机构给予更多信贷支持,保障已开工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