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全市规上工业节能形势严峻
统计信息第34期今年以来,随着工业生产平稳运行,特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生产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居高不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保持较高增速。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状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12.8%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88.51万吨标准煤(等价值,下同),同比增长12.8%,增速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10.3%,增速比1-7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8.3个百分点。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长继续加快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563.5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的95.8%,。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090.9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8.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8%。具体情况下表:
(三)两县一区能耗“两升一降”
1-8月,沙坡头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309.1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7.9%,占全市规上工业能
源消费量的52.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24.0%;中宁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79.13万吨标准煤,增长0.82%,占全市的47.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海原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0.21万吨标准煤,下降86.5%,占全市的0.0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2.8%。
二、主要影响因素
(一)能耗大户左右全市规上工业能耗总量
从能耗总量来看,1-8月,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在10吨-100万吨的企业有17户,能耗总量466.44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耗的79.3%;能耗在1吨-10万吨的企业有24户,能耗总量113.08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能耗19.2%。可见,全市耗能最多的41户企业占规上工业总能耗的98.5%,其余92户企业只占能耗的1.5%。
从电力消费来看(包括自发自用电),电力消费量在5亿-30亿千万时的企业5户,用电总量72.78亿千万时,占全市规上工业用电量的56.7%;电力消费在1亿-5亿千瓦时的企业18户,用电总量43.85亿千万时,占全市规上工业用电量的34.1%。可见,全市规上工业用电最多的23户企业占规上工业用电量的90.8%,其余110户企业用电量只占电力消费的9.2%。
(二)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提升
1-8月,全市规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的95.8%,比重比1-7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占比逐步提高。除高耗能行业本身增速较快之外,轻工业发展不振是另一方面原因。1-8月,全市规上工业非高耗能行业能耗24.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5%。其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非高耗能行业能耗下降较快。工业经济结构正向高用能的方向转变,需引起注意。
(三)铁合金冶炼企业能耗增量大
今年以来,影响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耗增长较快的有新华钢铁、银河冶炼、合发冶炼、跃鑫钢铁、大正伟业和大有冶炼等6户铁合金企业。新华钢铁今年生产规模扩大,其余5户企业自去年8月左右复产后,今年正常生产,导致这6户企业本年能耗新增量大,带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快速增长,共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增长13.3个百分点。
三、意见建议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对耗能大户进行消费跟踪,实时监控能耗消费情况,及时预警预报;二是加快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节能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加大高效锅炉推广力度,加强节能环保监管。
(二)持续加大技改投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增加和环保法规的日渐严苛,节能增效、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性生产已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话题。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成效,积极利用财税、金融、价格、准入等政策促进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投入。
1-8月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等价值) | |||
综合能耗 | 同比 增减% | 占规上工业 能耗比重(%) | |
规模以上工业 | 588.51 | 12.8 | 100.0 |
六大高耗能行业 | 563.55 | 13.9 | 95.8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0.81 | 1090.9 | 0.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91.28 | -14.5 | 15.5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8.97 | -17.7 | 8.3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09.81 | 38.3 | 52.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9.04 | 11.8 | 16.8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3.64 | -12.8 | 2.3 |
(三)加强监测考核,推动重点耗能企业降耗
充分利用目前已建立的工业耗能监测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并实施监控监督管理。利用部门优势,能源统计专业人员积极会同工信等部门,定期走访辖区内的重点耗能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形势和耗能状况,掌握企业能耗变动因素,摸清企业节能潜力,做好企业耗能考核进度表,推动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从被动配合调查走向主动做好能源消费管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