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工业稳中有落 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市工业经济低位开局。随着国内疫情趋稳,各项经济政策形成合力,工业经济运行逐渐趋于平稳。但企业盈利状况较差,利润自去年6月份起连续15个月处于下降通道,工业效益状况仍需引起关注。从三季度企业问卷调查看,企业对四季度经营预期不佳,加之同期四季度基数攀升,全年稳增长压力大。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低于全区1.0个百分点。
一、基本情况
(一)三大门类增速“2增1降”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3.9%,制造业下降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0%、58.2%和31.7%。
(二)轻工业降幅连续四月收窄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5%,比1-8月和上半年分别收窄2.2和6.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5.3%,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重点监测行业增加值增速“5增5降”
前三季度,全市22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45.5%。从重点监测的十大行业看,增加值增速“5增5降”。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比1-8月由降转增回升3.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2.4%,降幅比1-8月扩大1.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4%,比1-8月回落2.0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6.5%,降幅比1-8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四)12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5增7降”
其中,饲料添加剂、单晶硅、水泥、合成氨和发电量产量保持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4.7%、15.2%、13.5%、3.6%和0.5%;瓷质砖、饮料酒、十种有色金属和铁合金下降明显,分别下降71.2%、37.5%、31.1%和29.0%。
(五)大中型工业下拉影响较大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4%,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4%,同比回落5.0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2个百分点。
(六)县域增速分化加大
前三季度,沙坡头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1-8月回落0.6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的47.2%;中宁县下降4.7%,降幅比1-8月收窄0.2个百分点,占全市的50.3%;海原县增长16.4%,比1-8月回落3.0个百分点,占全市的2.5%。
二、存在问题
(一)停减产企业超过六成,企业稳产程度不足
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停产企业14户,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减产企业79户(不含停产),停减产面为61.6%,比上半年扩大4.3个百分点。停减产企业共计同比累计减产74.7亿元,下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6.2个百分点。企业停减产面超过六成,稳产程度不足。
(二)两项资金连续增长,企业资金周转持续承压
8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产成品、应收账款)269.7亿元,同比增长35.8%,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20.2%,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增长8.9%、应收账款增长42.5%。在今年营业收入连续8个月下降的同时,两项资金持续增长,库存压力、资金周转压力日趋明显。8月末,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3.0天,同比增加3.4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61.3天,同比增加27.2天。
(三)私营工业持续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7%,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0.2个百分点,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个百分点。从效益看,1-8月,私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4%,利润总额下降83.6%,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别低4.7和38.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0.9%,比全市规上工业低2.3个百分点。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四月呈现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降幅比1-8月扩大0.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9.9%。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1.6%,节能环保产业下降15.4%。全市新兴产业规模总量小,多数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趋同性高,竞争力不足,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非常有限。
三、四季度工业发展趋势研判及对策建议
从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问卷调查看,62户参与调查的企业中,预计四季度企业总体经营情况良好的仅占29.0%,预计一般的占59.7%,预计不佳的占11.3%。且去年第四季度是2019年单季产值最高的季度,基数攀升,无新增产能,四季度增速回升压力大。
(一)抓住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确保工业稳增长
一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相关领域政策,加强对工业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运行的动态跟踪监测,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对于可能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其影响进行预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平稳轨道。二是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机制,因企施策,积极帮扶成长型企业做大规模,特别是要优先扶持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或战略新兴产业,为长远发展增后劲。
(二)全力推进新增产能项目投产,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是紧盯紫光蛋氨酸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改造、华御年产6000吨邻氨(硝)基苯酚技改、中卫市旭卫50MW光伏、天得200MW光伏、中宁佳阳200兆瓦光伏、华润海原付套村30MW光伏等项等计划竣工的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各项困难,确保企业及时进规纳统。二是及时梳理年度入库企业,进一步加大摸排工作,对发展好、增长快的达标企业及时申报纳入统计范畴,促进企业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不断扩增项目储备,对已完成的投资项目进行摸底,同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不断扩大工业项目储备库。
(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方向发展。结合全市工业发展布局,持续推进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是强化产业链衔接,围绕产业链薄弱链条进行招商引资,实现补链延链强链,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产销对接,同时加大技术投入,推动和引导企业建立技改长效机制,提高工业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