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卫市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扣全国、全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紧盯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有序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区1.6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总体向好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22.2万亩,同比增长4%,其中,小麦11.03万亩,玉米121.23万亩,水稻5.81万亩,马铃薯47.38万亩。受6-7月持续干旱影响,山区旱作区秋粮产量有所下降,但灌区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8.2万亩,农作物产量变动不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70万吨。
(二)特色经济作物面积下降。蔬菜、枸杞、压砂瓜面积全面下降,其中,蔬菜播种面积21.6万亩,同比下降13.5%,枸杞种植面积23.6万亩,同比下降7.2%,压砂西瓜种植面积61.3万亩,同比下降19.4%。产量有增有降,蔬菜产量39万吨,同比下降14.6%,枸杞产量4.1万吨,下降1.1%;由于今年气候适应瓜果生长,园林水果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24%,压砂硒瓜产量达113.3万吨,同比增长6.4%。全市种植业产值67.2亿元,同比增长3.9%。
(三)畜牧业养殖形势良好。全市生猪存栏28.4万头,增长0.3%,累计出栏32.9万头,同比增长23.7%;牛存栏30.1万头,增长32.3%,累计出栏7.5万头,同比增长8.8%;羊存栏110.7万只,增长9.5%,累计出栏64.5万头,同比下降0.5%;家禽存栏347万只,同比下降16.6%,累计出栏182万只,同比下降1.8%。全市肉类、牛奶产量分别为5.3万吨、30.4万吨,分别增长10.9%、43.5%;蛋产量2.2万吨,下降51.4%。全市畜牧业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3.4%。
(四)农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特色经济作物西瓜、枸杞及种植面积较大的芹菜、黄瓜价格均上涨,西瓜前三季度累计均价1.76元/公斤,同比上涨46.7%;枸杞累计均价45.69元/公斤,同比上涨2.8%;芹菜累计均价2.42元/公斤,同比上涨21.6%;黄瓜累计均价2.14元/公斤,同比上涨5.9%。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禽蛋前三季度累计均价8.79元/公斤,同比上涨33.2%;牛奶累计均价3.93元/公斤,同比上涨20.9%。
(五)造林面积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积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前三季度累计造林24.8万亩,同比增长118.9%,育苗面积0.9万亩,零星植树数量230.8万株。分县区看,沙坡头区累计造林5.5万亩,同比增长680.5%;中宁县累计造林6.9万亩,同比增长316.7%;海原县累计造林12.5万亩,同比增长38.9%。全市林业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665.8%。
(六)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5.4万亩,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养殖品种鲫鱼、草鱼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4%和18.0%,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8.7%和23.3%,水产品行情向好,渔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渔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3.6%。
(七)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8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居全区第四位,高于全区0.2个百分点。分县区看,沙坡头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8元,增长13.0%;中宁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2元,增长8.4 %;海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5元,增长11.7%。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今年受6-7月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两县一区农作物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海原县较为严重,受旱作物主要为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致使青贮玉米供应不足,饲草供应受到影响。
(二)种植业下降幅度较大。近年来,因设施蔬菜规模不断调整,加之中宁县枸杞新旧苗木更迭,种植业播种面积下降,导致全市蔬菜、食用菌、枸杞等经济作物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有较大影响。
(三)养殖业市场波动较大。今年肥料、地膜和种苗等农资及玉米、豆粕、麸皮、稻糠等饲料价格有所增加,畜禽养殖成本上升,而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三季度生猪价格13.45元/公斤,同比下降60.1%,价格波动对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畜牧业深加工产品少,大部分以初加工品进入市场,产业链不长,养殖户收益较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