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统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分析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24/2022-00059
文  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市统计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2年07月19日
标  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今年上半年,面对困难挑战,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出台稳保促系列政策措施,迅速果断开展“大干40天奋战200日”行动,聚力攻坚“七大战役”,坚决落实国务院“33条”、自治区“50条”政策措施,发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精准制定“1+7+1+N”政策落实体系,统筹调度、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为稳住全市经济基本盘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区领先。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7.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高于全区增速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27.1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13.26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为6.5:49.4:44.1,对GDP贡献率分别为5.4%、76.3%和18.3%,其中工业的贡献率达76.3%,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

(一)从生产供给看,三次产业稳定增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结构布局,粮食播种面积2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9万亩,奶产业、牛产业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1亿元,同比增长5.6%。畜牧业产值增长6.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70.6%,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4.5个百分点。全市生猪存栏下降8.2%,出栏增长5.9%;牛和羊存栏分别增长18.8%和8.8%,出栏分别增长8.9%和15%。奶产量增长11.8%,蛋产量下降23.5%,肉产量增长6.3%。林业产值增长28.9%,占1.9%。育苗面积增长98.7%;造林面积下降9.9%。种植业产值增长1.4%,占17.8%。蔬菜播种面积增长8.8%,产量增长3.5%;设施蔬菜面积增长10.8%,产量增长2.1%;瓜果面积下降24.8%,产量下降0.9%。渔业产值增长5.4%,占比3.3%。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卫市工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加大企业梯次培育,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夯实倍增行动基础。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高于一季度2.7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3.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2增1降”。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1倍,制造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2%。轻重工业“双增长”。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2%;重工业增长21.8%,占95.8%。十大主导行业增加值“6增4降”。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4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4%。重点监测的8种工业产品产量“4增4降”。其中,钢材增长13%,单晶硅增长4.4%,发电量增长3.5%,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3%,铁合金下降11.8%。

3.服务业逐步恢复。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3.2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0.2%,拉动经济增长0.0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5%,拉动经济增长0.1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7%,下拉经济增速0.0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1.6%,拉动经济增长0.0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0.0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9%,拉动经济增长0.27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6%,拉动经济增长0.77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53亿元,增长18.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0.72亿元,增长2.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增长47.7%,两大支柱行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88%。

(二)从投入需求看,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扎实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紧盯项目落地开工,狠抓项目要素保障,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增速连续2个月回升,比1-4月和1-5月分别回升7.5和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2增1降”。县属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3.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8%。畜牧业投资高速增长。畜牧业投资增长 157.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44.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支撑显著。第三产业投资对县属投资的贡献率高达71.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4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61.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0.1%。工业投资降幅收窄。工业投资下降2.7%,降幅比1-4月和1-5月分别收窄9.3和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3.8%,新能源投资下降36.4%。

2.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加快推动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持续开展中卫市“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政府消费券投放活动,全面落实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补贴政策,市场销售进一步恢复。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与全区的差距由一季度0.3个百分点缩小到上半年的0.1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好于乡村。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85亿元,增长2.9%,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79亿元,下降3.3%,城镇增速快于乡村增速6.2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好于商品零售。从消费形态看,全市实现餐饮收入6.75亿元,增长1.5%,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59.89亿元,增长1.2%,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限上商品类销售改善。上半年,全市限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长10.3%,比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涉及的18类限额以上商品中,8类零售额增速比一季度回升。其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升24.7、16.7和15.6个百分点。化妆品类、汽车类、种子饲料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0.9、8.9、8和2.4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面落实稳外资稳外贸扶持政策,据中卫海关统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7.77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进口5.03亿元,下降19.2%;出口12.75亿元,增长140.33%。从工业品出口情况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2家企业出口产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2倍,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3%。

(三)从高质量发展看,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民营经济支撑有力

1.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对工业支撑的作用比较明显。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均超过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增势较好。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1户,1-5月营业收入增长47.7%,上半年增加值增长21.1%,占GDP的比重3.4%,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2%。

2.民营经济支撑有力。全市183户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36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74.3%。上半年,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31.8%,占规上工业的74.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9.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提升。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7.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到53%,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3.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高耗能投资同比增长1.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10.3%回落到9.3%;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9.2%下降到68.4%;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7.29亿千瓦时,增长13.4%,占全市规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高达61.3%。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下降6%,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

(四)从发展成果看,财政收入小幅回升,两大收入快速增长

1.财政收支增速回升。据市财政局统计,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4.6%,比1-5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4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9.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10.0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79亿元,同比增长9.1%,比1-5月加快5.6个百分点。

2.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统计,上半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7元,同比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2元,同比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由上年同期的2.53调整为上半年的2.47。

3.房地产市场逐步恢复。聚焦房地产市场管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出台了进一步促进中卫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着力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从销售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23.6%和20.3%,降幅比1-5月收窄1.3和1个百分点。从建设情况来看,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9.2%,降幅收窄6.7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7.08亿元,增长5.6%,比1-5月回升4.1个百分点。

(五)从市场环境看,就业物价保障有力,金融信贷稳健运行

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打好就业扩增战,全面启动“三送五进”集中宣传活动,积极举办“春风行动”“网络招聘直播带岗”“四送下乡”等招聘会,认真落实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奖补措施,全市就业形势稳定良好。据市人社局统计,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完成全市全年目标任务的83.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57万人,完成全市全年目标任务的97.9%。失业人员再就业3835人,完成全市全年目标任务的97.1%。

2.物价水平小幅回落。全市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足,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统计,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八大类商品价格呈“7升1降”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3%,居住类增长2.4%,交通和通信类增长7.9%。全市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3.金融信贷稳健运行。据人民银行中卫支行统计,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5.82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5月末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472.61亿元,增长1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5.93亿元,增长8%,增速比5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289.58亿元,增长1.6%;中长期贷款229.29亿元,增长15.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发展尚需加力。一是种植业支撑作用减弱。上半年,全市种植业产值 6.47亿元,同比增长1.4%,低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4.2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17.8%,比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二是农产品市场消费疲软。国内疫情反弹,城乡居民消费信心不足,购买力减弱,消费市场疲软,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突出,尤其是养殖业生产成本上涨明显,饲料价格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养殖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工业增长基础不牢。一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市183家规上企业中,停减产企业有81家,停减产企业累计减少产值20.9亿元,下拉规上工业产值增速6.2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2021年年报新增11户,2022年上半年新增4户),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同比增长1.7倍,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升,压减企业利润,1-5月利润总额增速再次转负,生产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1-5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342.9亿元,增长63.6%,高于营业收入增速1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8.5亿元,下降12.8%,比1-4月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生产者价格“高进低出”现象已持续8个月。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涨幅仍然高于出厂价格涨幅,“高进低出”剪刀差持续,6月份购销“剪刀差”为7.4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受国际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物流成本增加影响,工业企业购进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但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的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低下。

(三)投资稳增长压力犹存。一是工业投资低位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7%,占县属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9.5%回落到48.6%。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 12.6%,下拉工业投资增速9.3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县属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二是重点领域投资下滑。年初以来,往年投资占比较大的新能源项目进展较慢,上半年,受光伏组件价格高位运行影响,新能源项目开工不足,新能源投资下降36.4%,工业投资支撑不足,下拉县属投资增速14.1个百分点。

(四)消费复苏态势缓慢。一是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解。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与百姓吃、穿、用等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消费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群众消费意愿与市场预期还有较大差距,除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外,其余限额以上三大类行业增速仍未转正。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1.1%、40.9%和14%。二是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持续为负。受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潜力有所减弱,上半年,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4.2%,占商品零售额比重为13.6%,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下拉全市限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速2.5个百分点。三是过半限上企业销售额(营业额)下降。上半年,全市121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70户销售额(营业额)下降,其中84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37户销售额负增长,37户住宿餐饮企业中33户营业额负增长。

三、下步对策措施

(一)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守好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加强粮食种植管理,持续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调运储备,推动各类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落实好农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枸杞、牛奶、肉牛、肉羊、冷凉菜蔬等产业,抓好夏粮生产、畜禽出栏补栏,持续加强特色农产品营销。继续发展规模化养殖,提升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养殖户购买饲料的补贴力度,通过实施一次性临时饲料补贴,降低养殖成本,提振养殖户养殖信心。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力促农批对接;增加超市“菜篮子”农产品储备和投放,推动商超对接;采取直销直供、定点投放等方式,解决卖难滞销;充分运用电商平台简便、快捷、安全的优势,抓住线上销售新机遇,活跃农产品销售市场。

(二)全力稳定工业生产,促进工业健康运行。全面落实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50条政策措施、工业经济稳增长36条政策措施,优化精准服务保障,助力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靶向实施运行调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稳增长工作,确保存量稳定、增量扩大、减量可控。强化保供稳价,稳定上下游大宗原材料供应,有效缓解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防止中下游小微企业盈利空间受到过度挤压。细化完善工作举措,强化监测预警调研,及时掌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科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深入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统筹做好能源、原材料保供力度和能耗“双控”,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供应、审批手续、融资需求等问题,有效纾解产业链、供应链“难点” “痛点”“堵点”,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紧盯全年510个计划项目,未开工的抓开工,已开工的抓进度,重点从大项目、信息产业等方面挖潜力,力促形成更多工程量、实物量、资金量,力争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对已签约项目抓紧对接,办理前期手续,力促尽早落地开工。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坚持房住不炒,持续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积极推进保障房建设,持续加大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有效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下调中长期贷款利率,降低居民购房负担。

(四)全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消费潜力有效释放。认真贯彻落实《中卫市促进旅游业回暖10条措施》,鼓励和支持酒店、景区、民宿、旅行社等开展各种促销活动,适时举办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等10项节事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民宿。加强企业帮扶和培育。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占比小,拉动力不足。要着力加强限下企业扶持,争取资金加强限下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及个体户“限下”转“限上”。对现有限上餐饮、住宿、零售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行业,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助力企业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消费潜力。继续加大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力度广度,充分发挥消费券撬动居民消费的杠杆作用,协调各方共同发力,多方筹措资金,推动市场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附件:1.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暨全国全区对比表

2.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文解读:

一图读懂丨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