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卫市“四上”企业就业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释放惠企稳岗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全市500家“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5189人,同比增长2.0%。
一、基本情况
(一)期末人数稳中有增。二季度末,全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5189人,同比增加1057人,增长2.0%。分行业门类看,全市“四上”企业涉及的16个行业呈现“十增五降一持平”的态势,10个行业从业人员同比增加3641人,增长8.5%,其中,增长较快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661人、814人、491人,分别增长641.7%、34.3%、19.5%。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个行业从业人员同比减少2584人,下降22.6%(详见文末附表)。分二三产业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167人,占全部“四上”企业从业人数的69.2%,同比减少1269人,下降3.2%;第三产业17022人,同比增加2326人,增长15.8%。分县区看,沙坡头区与中宁县从业人数均有所增加,沙坡头区从业人员27662人,同比增加952人,增长3.6%;中宁县25627人,同比增加405人,增长1.6%;海原县1900人,同比减少300人,下降13.6%。分登记注册类型看,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减少较多。全市“四上”私营企业就业人数42225人,占全部“四上”企业就业人数的76.5%,比去年同期减少302人,下降0.7%。
(二)平均工资小幅下降。上半年,全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5515元,同比减少1823元,下降4.9%。分行业门类看,超六成行业平均工资下降。在监测的16个行业中,6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加,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7.8%、17.2%、6.7%;10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下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个行业下降幅度超过15%(详见文末附表)。分产业类型看,第二产业平均工资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8252元,同比下降6.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9527元,同比增长5.8%。分县区看,沙坡头区平均工资39964元,同比增加4131元,增长11.5%;中宁县30708元,同比减少8076元,下降20.8%;海原县36448元,同比减少2365元,下降6.1%。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最高。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为103810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9倍;其次是国有企业平均工资67936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9倍;平均工资最低的是集体单位21783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1.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全市“四上”企业反馈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企业裁员减员缩减成本,全市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虽然二季度全市“四上”企业期末人数总体上看有所增加,但要注意到,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的第二产业,在单位数增加22家的情况下,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比减少1269人,下降3.2%。其中,建筑业企业减少2126人,下降29.1%,72家企业中有15家处于停工待工状态,其他未停工企业本年工程量也有所减少,导致用工人员锐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仍然受疫情影响处于低迷状态,期末人数分别下降22.2%、7.8%、4.9%。
(二)部分行业工资水平有所下降。从各行业生产经营状况看,本季度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难以及时发放员工工资,部分行业工资水平下降。其中,18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44.3%的企业处于停产减产状况;规上服务业10大行业门类中6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呈负增长;121户商贸企业中,57.9%的企业销售额(营业额)下降,其中,84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44.0%的企业销售额负增长,37户住宿餐饮业中89.2%的企业营业额负增长。企业经营不景气,影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全市“四上”企业涉及的16个行业中10个行业工资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三)不同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上半年,从“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收入均不足两万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工资为24508元,与平均工资过9万元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差距明显,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747元)是最低的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4998元)的6.1倍,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6倍。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