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统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分析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24/2022-00101
文  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市统计局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2年10月26日
标  题: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疫情带来的多重考验,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持续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持之以恒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3.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3.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1个百分点,低于全区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75亿元,增长1.8%,比上半年回落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2.95亿元,增长7.0%,比上半年回落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3亿元,增长2.0%,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3.3:45.4:41.3,对GDP贡献率分别为6.7%、70.3%和23.0%,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4.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一)从生产供给看

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83亿元,同比增长2.4%,比上半年回落3.2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增长9.2%,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全市牛存栏34.2万头,增长13.7%,出栏8.1万头,增长6.7%;羊存栏124.0万只,增长12.0%,出栏72.8万只,增长12.9%;生猪存栏34.6万头,增长21.9%,出栏31.1万头,下降5.2%;奶牛存栏11.7万头,增长20.1%。农产品供给总体稳定,肉类总产量5.5万吨,增长2.0%;奶产量33.6万吨,增长10.4%;蛋产量2.4万吨,下降18.8%。种植业产值下降1.5%,下拉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1.1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增长3.8%,产量增长1.9%;瓜果播种面积下降24.7%,产量下降19.0%。

2.工业生产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9.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区3.9个百分点。三大门类“2增1降”。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3倍,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8%。轻重工业“双增长”。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重工业增长12.6%,占95.5%。十大主导行业增加值“5增5降”。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8.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8%。重点监测的8种工业产品产量“4增4降”。其中,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3.4%,钢材增长7.7%,发电量增长9.1%,铁合金下降11.9%。

3.服务业恢复缓慢。受“8.04”“9.20”两次疫情影响,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6.43亿元,同比仅增长2.0%,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0.1%,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9%,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3.3%,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0.6%,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1%,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3%,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28.0%。1-8月,全市6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27亿元,增长10.7%。

(二)从投入需求看

1.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其中,县属投资增长13.6%,区属投资下降7.0%。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县属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5.3:54.0:40.7调整为7.6:49.0:43.4,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明显提升。工业技改投资占比提升。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6.1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4.0%,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1.7%,拉动县属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6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0.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65.6%。

2.消费市场缓慢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8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低于全区1.2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好于乡村。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7.0亿元,增长2.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58亿元,下降1.3%,城镇增速快于乡村增速3.3个百分点。限上增速快于限下。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下降0.4%,低于限上增速6.7个百分点,限上和限下市场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23.8%和76.2%。16类商品零售额“5增11降”。全市16类限额以上商品中,有5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类增长26.3%,烟酒类增长2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9%,汽车类下降2.8%,化妆品类下降19.5%,日用品类下降53.2%。

(三)从高质量发展看

1.发展动能不断累积。战略新兴产业持续扩张。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82家,产值增长25.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2.1%提高到12.5%。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快于规上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2%,快于投资增速83.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2%,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12.0%。

2.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截至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12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8.3%。前三季度,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4%,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4.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1.7%,高于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47.5%,拉动投资增长5.4个百分点。

3.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高耗能(不含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2.0%,占县属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13.0%回落到12.8%;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5.0%下降到67.7%;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102.01亿千瓦时,增长8.9%,占全市规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61.8%。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5.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5%,连续8个月呈两位数下降。

(四)从发展成果看

1.财政收支稳定增长。据市财政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97亿元,同口径(扣除留抵退税因素)下降2.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2亿元,同口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17亿元,同口径增长8.6%。全市财政支出155.0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93亿元,同比增长7.5%。

2.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7元,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8元,增长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8元,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由上半年的2.47调整为三季度的2.21,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3.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据市人社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1万人,完成全市全年目标任务的138.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5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4.2%。失业人员再就业499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5%。

(五)从市场环境看

1.物价水平小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中卫调查队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低于全区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7.6%,居住类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衣着类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1%,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0%,医疗保健类上涨0.6%。全市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

2.金融存贷增势平稳。据人民银行中卫支行统计,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1.39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8月末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485.74亿元,增长1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4.63亿元,增长7.2%,增速比8月末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279.14亿元,下降1.7%;中长期贷款237.01亿元,增长13.5%。

3.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9月27日,全市工商新登记注册企业2221户,同比下降3.1%;全市工商新登记注册个体户7533户,同比下降14.8%。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8家。截至9月末,全市现有在库“四上”企业50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9家。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增长基础不牢。一是种植业拉动力减弱。受硒砂瓜、枸杞等产量下降影响,前三季度,全市种植业产值65.58亿元,同比下降1.5%,低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3.9个百分点,下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减弱1.1个百分点。二是生猪出栏下降较快。受生猪价格回暖影响,部分养殖户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前三季度生猪出栏31.1万头,同比下降5.2%;猪肉产量2.6万吨,同比下降3.7%;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同期降低4.2个百分点,对畜牧业支撑作用减弱。三是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饲料、防疫、人工、环保等成本均不同程度增加,压缩养殖利润空间,养殖效益下降,种养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工业下行压力较大。一是工业增速持续回落。受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先抑后扬”和今年疫情突发等多重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比上半年回落9.3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回落。二是工业增长动力不足。前三季度,全市183家规上企业中,停减产企业92家,累计减少产值36.1亿元,减产面达50.3%,下拉规上工业产值增速6.5个百分点。15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对工业经济拉动力有限,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5%,仅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三是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减弱。前三季度,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2.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6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减弱5.8个百分点。其中,宁夏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昊丰伟业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华夏特钢有限公司4家企业拉动力比上半年减弱7.4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一是重大项目进展缓慢。截至9月底,新入库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共30个,完成投资占今年计划总投资的43.4%,其中14个项目施工进度低于50%,6个项目施工进度不足10%。二是建筑安装投资大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建筑安装投资增长3.3%,比上半年回落12.5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建安投资增长14.3%,区属建安投资下降16.8%,下拉全市建安投资6.0个百分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耽误黄金施工期近30天,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下降7.1%,建安投资增速回落和建筑业产值下降共同影响建筑业增加值下降9.4%,下拉GDP增速0.6个百分点。三是重点领域投资下滑。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投资下降38.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占县属投资的12.5%,下拉县属投资增速15.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业投资下降9.0%,与上半年比增速由正转负回落14.6个百分点,占县属投资的16.8%,下拉县属投资4.2个百分点。

(四)消费复苏持续疲软。一是受疫情冲击较大。三季度,我市突发两轮疫情,传统服务业受到巨大冲击,全市各类聚餐、婚宴等活动全部取消,仅部分限额以上企业承接物资供应及隔离管控人员住宿业务,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10.1%、30.5%和6.2%,限额以下商贸单位基本全部处于停业状态,下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3个百分点。二是规上服务业增速放缓。1-8月,全市规上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增速比1-5月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5.5%,比1-5月回落7.6个百分点,下拉规上服务业增速2.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41.9%,下拉规上服务业增速1.5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4.6和4.3个百分点,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紧,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减弱,预防性储蓄增多,消费动力不足,影响消费市场恢复。

三、对策建议

(一)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增产增效。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加强生产预警监测,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升农机装备作业水平,稳定提高秋冬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动各类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全年农业稳产增收。全力构筑“六特”产业发展格局,落实好农业倍增行动,扩大特色农业项目投资,大力发展枸杞、牛奶、肉牛、肉羊、冷凉菜蔬等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增强技术指导,提升养殖场机械化水平,加大对畜牧机械设施装备和购买饲料的补贴力度,降低养殖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关系,应用“互联网+”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机制,发挥农产品特色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推动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稳定衔接。

(二)集中精力优化结构,推动工业倍增升级。全面落实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50条政策措施、工业经济稳增长36条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卫市工业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抓住重点工业企业,加强组织协调,稳住生产经营,发挥好规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精准建立规上企业、临近达标企业和新增企业台账,对已入库企业重点抓好科技创新和技改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对临近达标企业重点抓好培育引导,加快企业达标速度;对新增企业重点抓好动态跟踪,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和发展状况,确保存量稳定、增量扩大、减量可控。坚持以龙头为依托,加快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主动问需于企,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坚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供应、审批手续、融资需求等问题,及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释放潜能。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聚焦重点项目提进度,推进伟力得全钒液流储能装备制造、宁创30万吨再生铝、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工程、中卫压气二站、中卫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落实专班盯住抓、抓到底。加大督导调研力度,紧盯全年510个计划项目,列出时间表,按下快进键,大力推动洽谈项目尽快落实、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快马加鞭、完工项目达产达效,力促形成更多实物量工作。跟踪推进已开工重点房地产项目,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房地产投资逐渐恢复。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深入实施进一步促进中卫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落实落细各类购房补贴优惠政策,增强群众购房意愿,提振市场信心。

(四)全力加快消费恢复,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特困行业的帮扶力度,用足用好政策性纾困基金,引导银行机构通过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续贷、再融资等给予支持,持续放大稳增长政策效应,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助力企业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推动全市生活服务消费加快回补。加快推动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持续开展中卫市“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政府消费券投放活动,调整优化消费券种类及发放范围,充分发挥消费券杠杆效应撬动内需潜力,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推动市场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积极培育发展服务业企业,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存量的企业化、产业化改造,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和培育企业升规上限,全力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消费亮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图文解读

一图读懂丨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