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排位上升 经济增速保持领先
上半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生产需求较快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经济总量排位提升,经济增速保持领先。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24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0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65.14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7.0:38.2:54.8调整为7.2:36.9:55.9,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2%、38.1%和55.7%。
一、“稳”的基础更加巩固,生产供给持续向好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畜牧业回升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7个百分点。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种植业产值8.18亿元,增长4.2%,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8.1%,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79个百分点。蔬菜产量18.65万吨,增长5.1%;瓜果类产量3.45万吨,增长10.3%。畜牧业回升向好。畜牧业产值31.89亿元,增长6%,占70.6%,拉动增长4.0个百分点。生猪、牛、家禽存栏分别32.12万头、35.71万头和531.19万只,增长7.3%、0.2%和53.6%,牛、羊出栏分别9.40万头、78.88万只,增长11.1%和10.3%。牛肉产量1.53万吨,增长13.4%;羊肉产量1.27万吨,增长12.1%;蛋产量2.12万吨,增长13.8%,奶产量35.82万吨,增长4.5%。林业保持高速增长。林业产值1.04亿元,增长9倍,占2.3%,拉动增长0.67个百分点;渔业产值1.26亿元,增长4.6%,占2.8%,拉动增长0.1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0亿元,增长5.6%,占6.2%,拉动增长0.36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稳健运行,主要行业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1增1降”。轻工业增加值下降26.1%,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重工业增长12.5%,占比93.4%。11大主导行业增加值“9增2降”。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51.2%,食品制造业下降7.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6增1降”。其中,钢材增长83.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6.7%,电石增长23.5%,水泥增长9.0%,铁合金增长7.2%,单晶硅增长3.6%,合成氨下降25.4%。
3.服务业发展态势向好,部分行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65.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5.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3.5%,占10.1%;房地产业增加值11.43亿元,增长2.4%,占6.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77亿元,增长8.6%,占10.8%;金融业增加值12.34亿元,增长4.7%,占7.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9.92亿元,增长7.8%,占60.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4.57亿元,增长11.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5.36亿元,增长5.9%。
二、“进”的力量不断积蓄,内外需求同步改善
1.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增速排位稳定领先。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7%。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区属投资增长168.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1.2%;县属投资增长8.9%,占68.8%。三次产业投资“1增2降”(含区属),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9.1%,二产投资增长76.7%,三产投资下降19%。部分行业快速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91.2%,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3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4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增长35.4%。
2.消费活力持续迸发,重点商品零售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3亿元,同比增长6.9%。限上增速快于限下。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低于限上增速7.6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0.8%和69.2%。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32亿元,增长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0亿元,增长7.2%,占7.8%。限上直报商品零售额15.00亿元,增长20.3%,20类商品零售额“12增8降”。大宗商品拉动明显,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30.9%的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64亿元,增长3.9%;占比27.7%的汽车类零售额4.15亿元,增长69.2%,两类商品合计拉动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6.3%;家具类零售额增长97.1%;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33.4%。4大行业“3增1降”。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下降0.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2.0%,住宿业营业额增长9.7%,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1%。
3.对外贸易持续恢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据中卫海关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33.9%。出口总额11.49亿元,增长49.2%;进口总额0.59亿元,下降55.6%。贸易顺差1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亿元。
三、“保”的底线守稳筑牢,市场就业保障有力
1.市场主体稳定增加,就业目标超额完成。上半年,全市新增入库“四上”单位61家。截至6月末,全市在库“四上”单位75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5家。上半年,全市工商新登记注册企业(包含农民专业合作社)1491户,同比增长17.8%;全市工商新登记注册个体户5123户,同比增长5.3%。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17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50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68.12%和97.7%。
2.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八大类商品价格“2增6降”。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八大类商品“2增6降”,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1%,居住类下降2.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1.1%,医疗保健类下降0.9%,食品烟酒类下降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增长12.2%,衣着类增长1.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7%。
四、“质”的提升步伐加快,“三个口袋”增势良好
1.企业利润增速保持高位,盈利能力明显改善。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86亿元,增长251.1%。从反映盈利能力的角度看,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74%,同比提高2.61个百分点。从反映景气状况的角度看,规上工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48天,同比减少1天,资金周转压力减轻。
2.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增收相对较快。上半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3元,增长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5元,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由上年同期的2.40下降至2.36,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存贷款增势稳定。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48.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2亿元,增长50.5%。其中,税收收入16.83亿元,增长105.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4%。财政支出127.21亿元,增长2.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95亿元,增长2.9%。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9.3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74.31亿元,增长12.5%。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37.76亿元,增长9.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97.15亿元,增长8.1%;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340.61亿元,增长11.1%。
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图文解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