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上报2024年上半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卫卫发〔2024〕48号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11357”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医疗建设”建设、健康中卫建设、医防融合等重点工作,奋力谱写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一是深化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卫生健康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上半年召开党工委会议4次、党组会议13次,中心组学习会议6次,领导班子成员交流发言20余人次。二是加强廉洁自律。制定并落实5大类21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清单,持续开展“廉洁从政警示日”和“廉洁教育警示周”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确保廉洁从政。三是严明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举办读书班3期,开展党委(党组)专题研讨9次,检视问题344个,赴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9次,邀请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解读《条例》5次,观看警示教育篇16场次,学习张龙、张立信等反面警示教育案例67次,围绕行业系统内发生的腐败案例,开展“典型案例大家谈”13场次69人,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是优化工作作风。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排查发现共性问题5个、个性问题24个,目前,完成整改共性问题2条,个性问题16条。五是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通过“举一反三”认领问题3方面14条,均制定了详细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委党组累计听取汇报3次,完成整改问题5条,剩余9条问题正在有序整改中。全面配合市委第一巡察组完成五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工作,相关巡察整改工作待问题反馈后坚决不打折扣进行落实。
(二)以深化医改为抓手,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一是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示范项目均已完成意向公开,通过月度绩效指标监测通报和定期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确保示范项目高效、稳步实施。针对中期评估反馈的4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0个。项目资金执行进度达89%,22项绩效指标中有16项提前达标。二是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速。成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总院,实现“一办五中心”管理模式,完成了集团总院副高级职称自主评审,统一资源调配,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七病同防同治”。物资供给、消毒供应、区域检验、区域康复、智能煎配送等中心均已建成运行。三是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3个县域医共体,“五统一”管理进一步深化,建立32个医疗质控中心,形成“医师+药品”双下沉模式,实现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7.88%。四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4.04%。印发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予以保障,收入分配按照“公益二类”管理和运行。公立医院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达到64.86%。率先开展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将61个国家谈判中成药纳入“双通道”管理,执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达50%。五是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新增1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推进“三甲”和三级乙等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卫生健康系统“组团式帮扶”暨2024年人才工作座谈会,进一步优化和推动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与多家区内外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专家50人、团队9个。选派15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修学习,开展全科医生、药师、院前急救等多类型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积极申报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区级57个,市级385个),进一步丰富医务人员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综合素养。
(三)以大抓基层为导向,筑牢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一是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8.6万份,电子建档率超过100%,确保每位居民健康信息有迹可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达72398人,管理率显著提升至81.40%,有效守护老年人健康。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分别达89423人和23215人,超额完成任务,确保慢性病患者得到及时管理。严重精神障碍和癫痫患者管理率均超过自治区指标要求,确保患者得到妥善照顾。二是全面落实基本药物政策。推行“1+X”用药模式,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核心,结合非基本药物,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置丰富多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置分别达到200种、100种和50种以上,满足基层用药需求。三是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招聘19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充实基层医疗力量。选派118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带教,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遴选91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及业务骨干进行培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技能。四是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全市乡镇卫生院中,13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4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总体完成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24年计划再创建5家国家推荐标准卫生院和2家基本标准卫生院,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五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重点人群,辐射全体常住居民,实施“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服务模式。全市现有家庭医生签约团队389个,家庭医生2160人,已完成62.5万人的签约服务(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8.4万人),逐步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体系。
(四)以医防融合为载体,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一是在医防融合的理念指导下,我市成功构建了稳固的公共卫生体系。近期数据显示,全市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共涉及17种362例,报告发病率大幅下降至33.50/10万,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4.16%。二是我们持续对呼吸道多病原、手足口病等关键传染病进行严密监测,目前已累计监测样本1240份,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6.7%,新冠病毒阳性率为5.65%,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26.97%,肺炎链球菌阳性率为22.47%,以及手足口病阳性率为28.57%。三是为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我们积极实施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人群HIV抗体筛查检测54992人次,筛查检测比例达到5.1%。2024年,全市新发HIV/AIDS病例为15例,分布于沙坡头区7例、中宁县5例、海原县3例。全市现存活的感染者及病人总数为374人(其中病人124人),抗病毒药物治疗在治人数达345人,治疗覆盖率高达92.2%。同时,美沙酮门诊药物维持治疗率保持100%。四是为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我们开展了“六高”多种危险因素分类干预。目前,全市已有10个乡镇(沙坡头区6个乡镇、中宁县4个乡镇)实施心脑血管综合防控项目筛查工作,共完成筛查人数29436人,入组随访管理789人。同时,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免费筛查服务,其中艾滋病筛查63071人,完成率84.30%,筛查出新发病例3例;结核病筛查65826人,完成率85.48%。五是在疫苗接种方面,全市累计接种免疫规划疫苗75770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21种共23653剂次,虽然较去年同期减少23.56%,但确保了预防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全市共报告的AEFI(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为118例,均为一般反应,并得到了及时处理,处理率达100%。
(五)以信息赋能为基石,不断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我们以信息赋能为关键支撑,不断推动互联互通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目前,全域医卫服务协同应用已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及检查开单业务,检验开单、处方开单、治疗开单、双向转诊等业务亦已准备就绪,待与医院对接后即可上线使用。市级病理中心已完成搭建,所有功能均已实现,系统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心电会诊平台亦已完成搭建,待基层数据对接完成后,即可正式开展业务。项目整体进度已达83%,接口对接进度为60%。在信创云平台方面,我们已完成十三个系统的测试资源部署,并正有序推进正式资源的验收工作。同时,签约并实施了中卫市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和中卫市区域智能家医项目。目前,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正与11家医院进行接口对接,确保数据流通的顺畅。为提升对外籍人员的医疗服务便利性,积极推动全市医疗机构针对外国人永居证进行服务改造。此外,还组织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对本单位的信息系统、网站进行自查,通过文档核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安全自查,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确保系统安全,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对市属公立医院的HIS、LIS、电子病历等重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并对网络安全制度建设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确保信息安全无虞。以人工智能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引擎,我们深入实施“数据要素×医疗健康”行动计划。借助西部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发布会的契机,我们推出了面向居民的智能问诊、在线咨询、健康宣教等一体化服务的AI“云上卫医”服务品牌。目前,中卫市“云上卫医”智能家医项目已注册人数达2171人次,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接受度。此外,我们还建设了“数字人体”重大疾病人工智能诊断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肺结节、脑部、颈动脉、胸部等多种疾病进行辅助诊断。通过建立标准服务规则和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了早诊率,降低了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六)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全力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是针对婚育家庭,我们全面推行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前,已完成免费婚前医学检查3624人,产前筛查2673人,营养包发放惠及12793人,艾、梅、乙母婴阻断4567人。同时,我们为儿童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服务,包括视力检测43182人,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43536人,新生儿疾病筛查3780人,新生儿听力筛查3526人,以及耳聋基因筛查3772人。二是在城乡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中,我们实现了城镇和农村筛查的全覆盖,城镇筛查7000人,农村筛查32511人,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以上。三是为确保母婴安全,我们高度关注妊娠风险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通过精心管理,我们成功处置了沙坡头区孙某某、中宁县李某、田某等多起高危孕产妇案例,确保了母婴安全。上半年,全市实现了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保持低位。四是在生育服务方面,我们完成了大量生育登记工作,包括一孩生育登记1355例,二孩生育登记1540例,三孩及以上生育登记872例。同时,我们对1295个二孩家庭和731个三孩家庭发放了育儿金共计349.32万元,并兑现了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扶”等各项惠民政策资金911.13万元。五是为推动托育服务发展,我们印发了《中卫市推动用人单位探索开展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方案》,鼓励公安、医院、学校、银行、电网等用人单位开展托育服务,为职工家庭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六是我们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情暖夕阳健康行”健康宣教服务和“孝德文化大讲堂”,我们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健康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同时,我们开展了老年人两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筛查,累计筛查1121人,筛查率达76.6%。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并为老年人设立了绿色服务通道。此外,我们还选拔了8名老年医学骨干医师和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参加培训,以进一步提升我市康复护理服务能力。
(七)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底线,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信访工作件件用心,力求化解。我们致力于畅通信访渠道,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为此,我们制定了《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信访矛盾纠纷暨电信网络诈骗受骗人员情况摸排工作的通知》,对系统内的信访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摸底和排查。截至目前,我们已受理信访案件共计150件(其中:12345政务服务热116件,12320医疗热线4件,信访系统交办、督办4件,来信来访事项4件,电话投诉22件),其中,143件已办结,剩余7件正在积极办理中。二是安全生产步步为营,确保无虞。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在全市卫健系统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的排查和整治。截至目前,我们坚持每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共发现并整改了83个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同时,针对自治区“四防”反馈的108个问题,我们已整改98个,剩余10个正在积极整改中,整改率达到了90.74%。此外,市县联合交叉互查反馈的4个问题也已全部整改完毕。三是保密管理时时警惕,确保安全。在保密管理方面,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每月及时转发学习市委保密办下发的保密知识宣传资料,并在工作群中不定期发送保密警示教育案例及保密工作提示,确保警钟长鸣。同时,组织委机关和下属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多途径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其中:党组会议传达各类保密文件精神3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未发生任何泄密事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卫生健康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医疗机构编制总体偏少,备案人员占比达到57.15%,医疗机构运营负担较重;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陈旧,部分设备不能满足辖区群众就医需求,托育机构以民办为主,城乡托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多元主体参与的局面尚需大力培育等短板和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健康水平提升与健康中卫建设。精准施策,加强健康中卫行动和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的督导与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创新健康科普形式,利用新媒体、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提升健康知识普及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健康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实时掌握居民健康水平动态,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施综合医改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细化示范项目任务分解,确保每月、每季度都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进度安排。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力度,推广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
(三)优化生育政策与人口均衡发展。简化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申请流程,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加强计生特殊家庭关怀,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确保特殊家庭享受到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强化人口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满足多元化照护需求。
(四)倡导爱国卫生运动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加强卫生防病知识普及,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加强“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理念宣传,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传染病防控与应急能力提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疫情发现、报告、处置能力。定期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加强与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防控合力。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六)规范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与使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加强项目资金支付用途审核,确保资金用于规定领域和范围。建立资金使用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有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