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卫卫发〔2021〕65号李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共提出具体建议3条,由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办理的3条,目前已办结3条。具体情况如下:
第1条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短板”办理情况: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664万元,实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冠肺炎流感核酸检测、麻疹、艾滋、微生物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购置PCR扩增议等设备95台件、购置流调车2辆、采样车1辆,土建已开工建设,设备及车辆在办理挂网招标。二是争取资金1042万元,新建中卫市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已开工建设,正在一层梁柱浇筑。三是争取市财政支持,投资300万元改造了市人民医院迎水桥传染病楼,市财政投资489万元为迎水桥传染病楼购置了医用设施设备,现迎水桥传染病楼已启用投入使用,运行良好。中宁、海原县综合医院标准化感染性疾病科改造建设已完工,形成“市级传染病医院-县级定点医院”的二级传染病救治体系。四是全市40家乡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诊室已实现全覆盖;10月底将完成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的规范化发热门诊建设,基层防控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五是拓展家医签约服务质量。全市组建由临床医生、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和村医“四位一体”的签约服务团队394个,“网格化”划片定区域,利用177台签约一体机、智能家医签约服务车和手机APP开展智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普通人群签约覆盖率49.06%,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2.24%。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六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年增长,已从2009年的人均15元增长到目前的人均79元,村医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助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2条建议:“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员储备机制”办理情况:充分利用闽宁、京宁、沪宁协作、对口帮扶等平台,培养、引进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次,市疾控中心与厦门市疾控中心签订了协作协议,厦门疾控中心每年选派3-5名公共卫生高级人才分时段在我市疾控中心短期驻点援助。同时,强化技术人才内涵建设,市疾控中心今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累计引进7名;海原县疾控中心今年内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借助“百名医师下基层项目”“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采取“上下联动”措施,每年选派百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半年或1年,同时,基层医疗机构选派百名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3个月-1年的跟班培训,到2025年,实现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轮训全覆盖。全市组建了由92名呼吸科医生、14名感染疾病科医生、9名重症医学科医生、75名儿科医生、194名检验(技)师、36名具备核酸检测资质技术人员、1811名护士、40名院感专职技术人员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储备“全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专家队人员”15名。
第3条建议:“加大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网+公共卫生’新模式”办理情况:强化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成效显著,移动护理、线上中药煎配送、智能查房等特色应用有效提升医院便民惠民服务水平。开展临床用血“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用血费用“即用即结”。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深入对接“掌上健康宁夏” APP,积极推广应用电子健康码、电子母子健康手册,居民累计申领健康码71025个、健康手册8250本,实现就医“一码通用”。开辟线上就医通道,开展预约诊疗、诊间结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健康管理等线上服务,预约诊疗率达79%。积极推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沙坡头区各医疗机构率先实现了全覆盖,中宁和海原县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家庭医生签约和智能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已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乡镇卫生院、159所村卫生室及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了健康检测一体机和远程会诊一体机,可在村卫生室完成心电、血压、血糖、尿液分析、体温、血氧饱和度、体脂指数等检查。沙坡头区率先配置了8辆云巡轸车,打造具备B超、大生化、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7大类53小项检查的“移动医院”,极大提高了老百姓享受医疗服务的感知度。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8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7065395)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