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号建议的答复
焦涛、魏海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卫市医疗领域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建议共提出具体建议2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2条,目前已办结2条。具体情况如下:
第1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强化培育,搭建成长成才平台。今年来,依托“京宁”“闽宁”“浙宁”等协作平台,外派普通外科、普胸外科专业技术骨干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漳州市医院、南阳市南石医院等区外优质资源进修学习7人。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区内三级医院进修学习5人。组织任玉杰等5名人员参加第六期全区卫生健康人才国情区情研修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各医疗卫生单位现有4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二是借助帮扶,加快本地人才培养。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71名医疗专家深入中卫市两县一区,涵盖神经外科、眼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开展手术超千例,惠及患者数万人。通过“压茬交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三批6名帮扶专家已入驻海原县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三批20名帮扶专家已入驻两县一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通过手术示教、技术培训、临床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近三年来,依托“千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先后选派41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单位开展坐诊、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为基层送观念送技术,助基层提质量提服务。
第2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市辖区医疗机构设置合理。市辖区(包括沙坡头区)现有医疗机构238个,其中:三级医院2个(包括市中医医院)、二级医院5个(包括市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3个(口腔、眼科、精神病医院各1个)、基层医疗机构231个。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市辖区医疗机构设置基本合理。
二是市辖区医务人员(包括沙坡头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有6498人(在编3158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01,每千人口实有床位数4.15,根据《“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标》要求,以上数据均已达标。
三是积极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坚持“数量充实、质量并重”原则,逐年制定卫生健康系统急需紧缺人才招引计划。赴甘肃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院校参加就业双选洽谈会,开展高层次人才宣介。近三年来,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6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人,自主公开招聘15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6人。安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68人,进一步扩充基层医疗队伍。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引才理念,通过项目合作、培训指导等方式引进专家(团队)。截至目前,协议期内的专家48名,团队9个,助力我们成功实现了神经介入等技术的新突破,带动我市医疗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提高群众对本地医疗系统的认可度,将创伤类患者留在本地救治,减轻患者就诊经济负担。制订《中卫市紧急医学体系建设方案》,完善“统一受理、二级调度、三级救援”的院前急救一体化模式,独立设置中卫市120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下设中卫市人民医院、中宁县人民医院、海原县医院、宁南医院4个急救分站,电话指挥调度海原县14个乡镇卫生院,现有院前急救救护车共28辆(抢救监护型救护车16辆,防护监护型(负压)救护车12辆),参与院前急救人员共171人(调度员10人,医生35人,护士89人,驾驶员37人),急救分站救护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无线呼叫等终端系统,出诊医生使用PAD记录上传电子病历,有效地提高了院前急救效率,实现了全市一区两县120院前急救的统一受理、统一调度。
2024年1-7月总计接诊与创伤有关患者5107人次,救治急,危重症208人次,急诊科处理3808人次,收住院1144人次,向上级医院转诊234人次,上传紫云系统239人次。
专此答复,委员们表示满意。
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9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薛莹 0955-7988681)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