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21/2024-00124
文  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任部门:
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4年09月05日
标  题: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69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69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建议共提出具体建议4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4条,目前已办结4条。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条建议办理情况:体制机制改革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我们一是建立了高位推进机制,增强改革合力。市、县两级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同时,市委成立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分管副市长任专项小组组长,统一分管医保、医疗、医药工作,强化了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区、市政府年度重点督查事项,建立了“周统计、月通报、季推进”的工作机制。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三医”协同,合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局面。2024年,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已深入基层调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4次,先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公立医院改革事项3次,召开推进会2次,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落地。二是“三医”协同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深化DIP支付方式改革,全市48家医疗机构实现了统筹地区病种、DIP付费全覆盖。在全区率先开展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工作,将符合条件340种日间手术病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国家谈判中成药61个品种纳入医院、药店“双通道”管理,支持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进一步提高中药供应的可及性。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累计执行七批次405个品规的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0%,最高降幅97%。53家国采医疗机构获得医保结余留用资金1720万元。三是县域医共体“五统一”管理逐步完善。从2019年到现在,历经5年,市、县政府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措施,三县(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前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全市。各县(区)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管理决策等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整合与协同。医共体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高效的合作关系,初步实现了财务、人员、药械、业务、信息。沙坡头区医共体选优调配管理层干部15人充实医共体总院,制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配套文件5份;中宁县抽调25名人员定岗定责负责医共体总院管理中心和业务中心,制定完善《医疗健康总院委员会会议事规则》《医疗健康总院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等文件;海原县印发了《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海原县医疗健康总院组建方案》《海原县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各县域医共体章程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更加明确,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全面理顺,医共体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机制全面建立。是公立医院加快减少历史债务“包袱”,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组织各公立医院完成债务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会同财政、审计部门对市人民医院历年欠款进行核定审计,制定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方案。经市人民医院梳理,我委会同财政审核,市人民政府2023年69次常务会议通过,拨付7340.39万元用于化解市人民医院历年欠款。

第二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制度落实保障分级诊疗。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印发《中卫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工作方案》,构建了“1+3+5”(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县域医共体、5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就医诊疗新格局,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全市86%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全区平均值76%),其中30.2%达到推荐标准。全市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92.16%,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92.11%。全市已实现远程医疗服务乡镇全覆盖。以市人民医院牵头的中卫市城市医疗集团总院“一办五中心”实体化运行,截至7月底,向省级医院上转多少人次,向基层下转住院患者2078人次。沙坡头区医疗健康总院持续做好优质资源下沉工作,下沉医师11名,截至6月底,向上级医院上转患者48人次,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住院患者166人次。中宁县医疗健康总院持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组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培训7期,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01人;石空、鸣沙、徐套等6家急救分站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及急救信息系统及救护车车载信息系统,具备了院前急救基本能力。海原县医疗健康总院下沉医师76人,增加基层门诊人次3363人次,新增住院患者80次,组织会诊52次,开展培训4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60人次,开展疑难病例讨论5次,带教64人次,指导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专病诊疗方案和技术规范(项)3项,组织查房68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4例,手术示教18例,开展手术17例,双向转诊61例(上转16人,下转45人)。依托自治区“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推进全市公立医院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就医“一码通用”,开展预约诊疗、诊间结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调阅等服务,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预约诊疗率达90%。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术后护理、针灸、推拿等上门护理服务8450余次。聚焦装备提档扩智,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全覆盖,电子病历规范率达到99%。“智医助理”“云上卫医”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实现了线上问诊、导诊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总体成效显著。中卫市城市医疗集团总院、各县(区)医疗健康总院通过推广基层便民服务、“组团式”帮扶、线上诊疗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借助“组团式”帮扶,22名第二批专家驻两县一区蹲点带教。持续组织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口腔、中医、护理、检验等8类专业技术人员269人,到43个乡镇卫生院蹲点帮扶,以理论讲解、临床带教、实践指导等形式实施帮带培训,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实操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较2021年提升了9.44个百分点。组建9个医防融合服务团队、16个业务中心,推动医防融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能力。3个县域医共体成立了32个医疗质控中心,建立“医师+药品”双下沉、科室包乡镇卫生院、专科联盟辐射带动等工作机制,医共体内落实“打包付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5.81%,分级诊疗新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能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3个国家级、17个自治区级、57个市级重点专科,组建12个市级专科联盟,3个薄弱专科能力持续提升。

第三条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刚柔并济,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坚持“数量充实、质量并重”原则,逐年制定卫生健康系统急需紧缺人才招引计划。赴甘肃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院校参加就业双选洽谈会,开展高层次人才宣介。近三年来,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6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人,自主公开招聘15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6人。安置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68人,进一步扩充基层医疗队伍。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引才理念,通过项目合作、培训指导等方式引进专家(团队)。截至目前,协议期内的专家49名,团队10个,助力我们成功实现了神经介入等技术的新突破,带动我市医疗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强化培育,搭建成长成才平台。今年来,依托“京宁”“闽宁”“浙宁”等协作平台,外派卫生健康专业技术骨干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漳州市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区外优质资源进修学习77人,涉及护理、康复、影像技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等学科。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区内三级医院进修学习168人,涉及产后康复、心内科中医护理、创伤医学、护理管理等学科。组织任玉杰等5名人员参加第六期全区卫生健康人才国情区情研修班。举办70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其中自治区(I类)18个,市级(Ⅱ类)52个。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各医疗卫生单位现有4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三是精准帮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71名医疗专家深入中卫市两县一区,涵盖神经外科、眼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开展手术超千例,惠及患者数万人。通过“压茬交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三批6名帮扶专家已入驻海原县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三批20名帮扶专家已入驻两县一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通过手术示教、技术培训、临床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近三年来,依托“千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先后选派41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单位开展坐诊、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为基层送观念送技术,助基层提质量提服务。

第四条建议办理情况: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一是持续推进中卫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建设。借助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目前已实现全市11家医疗机构完成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开发及运行工作,已完成试点医院医卫协同业务改造,实现跨院预约检查、双向转诊业务。区域超声、心电、影像、病理、检验五大远程诊疗中心均已搭建,已实现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已建立中卫市人民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基本信息及诊疗信息数据库,部署调试完成后可开展公众自我健康管理和“电子健康画像”应用。二是完善远程诊疗体系,建立区域心电、检验远程诊疗中心。目前远程心电已经搭建完毕,并投入使用。签约中卫市区域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在进行软件部署和接口开发调试,建成后实现市域内医学影像资源统一存储、共享互认;对接“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完善区域影像诊断体系。签约中卫市区域智能家医项目,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绑定就诊人次数已达18万人,有效补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的短板,确保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解决医护人员对“互联网+”应用平台使用业务不够熟练问题。今年以来,各厂家对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针对用户使用习惯对系统操作逻辑进行优化,同时安排系统操作培训,今年各厂家开展专题培训8次。

专此答复,委员们表示满意。



中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9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薛莹 0955-7988681)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