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中卫市信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信息

中卫市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4-19 来源:中卫市信访局
字号: | 打印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系统谋划和推进信访制度改革,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近年来,中卫市持续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注重源头预防、做好积案化解、强化制度保障,高质效推动解决信访问题,切实将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2023年全市信访件受理率100%、按期答复率99.79%、群众满意率97.14%,均居全区前列。

坚持问题源头治理,把好信访工作“第一关”。坚持属地管理、依法依规、公正便民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好群众接访、矛盾调解等工作,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初一公里”。一是强化基层信访工作力度。推动全市4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广运用基层矛调中心、综治中心、接访中心“三位一体”乡村治理中心模式,最大限度推进信访事项在县级以下得到妥善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靠实初信初访办理责任,严格落实“日接收、周落地、月办结”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初信初访受理、办理、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努力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把新发生的问题解决到位,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防止初次信访问题演变成重复信访、信访积案。2023年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提升至96.04%三是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定《关于学习运用“浦江经验”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机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现场了解实情、集中民意。2023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到信访部门坐班接访376次,接待群众555次,推动解决重大疑难信访问题165件。

坚持压实压紧责任,打好积案化解“组合拳”。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问题症结,加强部门联动,强化督促问责,做到分类施策、分批推进、限时办结,确保积案化解有“力度”、有“精度”、有“速度”。一是领导包案带头化解。制定《全市信访积案包保化解方案》,对175件信访积案实行“一件积案、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明确“五定”方案、“五包”责任,各包案市领导发挥“头雁效应”主动约见信访人,深入问题属地和责任单位,细挖矛盾症结,制定解决措施,确保积案妥善化解。截至2023年底,已办结包保信访积案168件,化解率96%二是聚焦重点协调化解。紧盯城乡建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建立滚动排查、定期梳理、持续化解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住建、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调解处置信访问题,有效解决了“大板村、双桥嘉苑房屋拆迁安置”“碧桂园小区暖气不热”“四川彝族农民工工资”等信访问题。三是责任下压督促化解。完善督查督办机制,细化督办措施,加强日常督查和重点督查,加大对疑难信访事项的会商分析、跟踪督办、通报约谈力度,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规依纪依法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进一步增强了信访工作监督效能。

坚持健全体制机制,建好制度保障“防火墙”。把《信访工作条例》作为贯穿全市信访工作的主线,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扎实做好《条例》贯彻落实。加强《条例》及信访业务的规范化培训,将《条例》列为初任处、科级干部培训课程,引导各县(区)、部门(单位)举办专题培训班、设置专栏解读《条例》。支持信访部门履行“三项建议”职责,及时向市委和市政府呈报信访急报、动态,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和追究责任的建议。二是发挥联席会议统筹作用。健全市、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组织机构,制定《中卫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中卫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完善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等机制,及时召开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推动阶段性工作任务,协调各县(区)、部门(单位)化解具有重大风险隐患的信访事项、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做好重大政事活动期间的信访工作,切实增强信访工作的系统性、联动性、协同性。三是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措施。认真梳理信访工作规范性文件,逐步做好新增、更新、完善、废止等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中卫市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中卫市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制度》《中卫市群体性上访应急预案》等配套制度措施,推动形成健全完备、运行高效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