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的答复
卫住建发〔2021〕63号马建琴、田方、闫素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该提案共提出具体建议4条,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4条,目前已办结4条,不具备办理条件的0条,需跨年办理的0条。具体情况如下:
加大宣传力度。按照《中卫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各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市住建局牵头,充分发挥报、台、网等全媒体互联互通作用,对我市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奖励措施等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气氛。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市新闻传媒中心各平台开设“垃圾分类”专栏,统一刊发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新闻和公益广告。主要有在《中卫日报》发布稿件,中卫综合广播、交通音乐广播两个频率每天各安排播报公益广告,云端中卫客户端开设“垃圾分类”专栏,中卫新闻网发布稿件。市团委联合社会团组织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等活动。市旅游和文体局开展了景区管理人员培训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等工作。
沙坡头区先后核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宣传经费近5万元,印制各类宣传资料近6万份,组织专人到社区、学校、机关单位进行宣传;结合每周社区“创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入户宣传,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整合“两微一网”、沙坡头区新闻等宣传资源,通过印发“致农民的一封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播放宣传录音等多种形式,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治理的重要性、维护村庄环境面貌的必要性、共享深度保洁成果的社会性,传达到各家各户、每一位群众,让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让群众从最初的“抵制、不理解”逐步向“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转变,卫生保洁习惯渐渐养成,农村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中宁县制作并发放《垃圾分类全民行动》图文手册15000余份,发放宣传喇叭200个,有效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海原县在做好常态化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理的同时,以全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悬挂宣传条幅标语1100余条、印发宣传材料6万余份、设立禁止乱堆垃圾告示牌200余处,教育引导群众爱护环境,自觉做到不乱扔乱倒、乱贴乱画,营造人人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使得我市居民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过程、方法等,有效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按照《中卫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市住建局督促各县(区)人民政府,在有条件的社区试点科学投放分类垃圾桶,并逐步推广。沙坡头区根据老灌区、扬灌区、山区各乡镇村庄布局和群众生活习惯,从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垃圾中转站的布局、垃圾转运车的效率、垃圾桶(箱)的配套及服务半径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测算,编制了《沙坡头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已通过住建厅专家评审并备案。中宁县农村地区共计摆放各类生活垃圾收集箱6133个,发放农户“其他垃圾桶”10000个,悬挂常住户垃圾分类门牌531个,引导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海原县严格按照《海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制定了《海原县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0年)》,明确了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全县农村垃圾治理目标和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设备配建规划。对已采购到位的34辆环卫车辆、1510个垃圾收集箱及时调拨发放给各乡镇全部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
各县(区)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各试点投放的分类垃圾桶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提供了有效基础保障。
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各县(区)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做到垃圾分类收集、分开装置。沙坡头区为各乡镇、行政村配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583名,实行网格化管理,将保洁范围分成“大网格”“中网格”和“小网格”,每个小网格配备1至2名保洁员,定人员、定车辆、定范围、定时间,对网格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定期进行清扫。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覆盖。同时,按照垃圾减量化要求,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机械清扫、人工补扫、一次三分、定时收运、分类处理的分类治理模式,采取源头分类、就地消纳等措施,降低垃圾转运成本,减少终端处理压力。中宁县各乡镇因地制宜,逐步推广“两次六分、四级联动”治理模式。在乡镇办公楼、社区、村庄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器,保洁员按类进行处置,将设置安排的垃圾收集车、垃圾分类点、垃圾中转站及垃圾填埋场,联合形成科学、经济、有机衔接的收运处置网络和工作链条流程。实施了中宁县再生资源仓储及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封闭门式钢架结构仓库74座,分为废旧钢材类、塑料类、纸类、木材类、家电类5个功能区,目前已投入使用。海原县严格按照《海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制定了《海原县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0年)》,明确了2020年及“十四五”期间全县农村垃圾治理目标和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设备配建规划。对已采购到位的34辆环卫车辆、1510个分类垃圾收集箱及时调拨发放给各乡镇全部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分类垃圾收运处理率。
各县(区)环保部门通过以上措施,在统一收集、集中运送垃圾时,将垃圾分类收集、分开装置,有效避免了“先分后混”现象的出现,形成了居民分类投放、环保部门分类收集的良性循环。
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各县(区)人民政府逐步完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有效完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沙坡头区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在城区街道设置仿古式、立体式二分类垃圾箱701个。财政先后投资180万元,定制安装三分类垃圾箱860个,分别设置在城区主要街道、广场公园等城市公共场所;在应理南街设置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一座。督促物业企业投入资金96.3万元,完成80个物业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工作,已设置分类垃圾箱4152个,逐步引导社区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积极推行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工作,每日垃圾清运量300余吨。2018年以来,先后投资445万元,购置垃圾收运车辆17辆,并对正在运行的垃圾收运车按照全封闭要求进行改造和维修。同时要求各小区、单位购置垃圾封闭转运车或将现有转运车辆进行加盖封闭,做到密闭运输,防止二次污染。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6座,按照8公里的服务半径建设垃圾中转站12座。同时,按照3个中转站配备1辆钩臂车、230个垃圾桶配备1辆收集车、6户配备1个垃圾桶的标准,共为11个乡镇配备铁质垃圾桶17074个、大型铁质垃圾箱2138个,配备环卫车辆772辆(摆臂车34辆、垃圾转运车15辆、挖机4辆、装载机11辆、提升车65辆、钩臂车9辆、吸污车25辆、农用车108辆、电动三轮车360辆、人力保洁三轮车155辆)。合理的设施设备布局配套,保障了农村生活垃圾从收集到转运到统一处理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中宁县印发《中宁县垃圾分类试点解决方案》,以小区、学校、单位为试点,前期配置身份识别卡1550个、手持巡检终端11个、双连体垃圾桶836套、二类垃圾桶194套、智能四分类可回收分类垃圾箱2套、简易四分类智能可回收分类箱9套、积分兑换机2套、蓝牙可移动电子秤2套、智慧云监管平台1套。海原县印发《海原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在县城开展垃圾分类试点11个,其中:学校3所、医院1个、小区2个、机关单位4个、公共场所1处,通过装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议书等形式进行了宣传。投资50余万元采购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1辆,配备餐厨垃圾收集桶350个,对县城学校食堂、餐饮饭店等餐厨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全部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中卫市各县(区)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加快完善了现代化、多样化的后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高了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手段和设备装备水平,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系统。
中卫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年6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中卫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7067689)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