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保障着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同时也是宁夏平原地区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和维系众多湖泊湿地的关键因素。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黄河自黑山峡入境,流经市域182公里,占宁夏境内流程397公里的45%。灌溉面积160万亩,惠及沿岸15个乡镇67万余人,是引领中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卫市矿区对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无序群采、无序堆放等粗狂的开采方式导致矿区地面塌陷、占用土地、地下含水层破坏等,造成矿区生态环境恶劣。尤其是黄河南岸香山低山丘陵与黄河冲积平原结合部的台地(东至甘塘地区西至永康镇,东西长74公里),多年来“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的开采方式,致使该地区砂岛林立、砂坑狼藉,地貌破碎,使本就环境脆弱、植被稀少的戈壁变得满目疮痍,沙化加剧,成为中卫市城区南部的沙尘源地,严重影响了中卫市的空气质量。夏秋季节,暴雨洪水极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对下游的农田、村庄、道路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矿山环境直接影响到植被覆盖、地质稳定、地表环境、水土保持,与河湖水系、农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唇齿相依,在黄河治理保护大局中牵一发动全身。必须积极推进以重要生态区废弃矿山治理为重点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修复矿山山体,对植被破坏严重、岩坑裸露的矿山加大复绿力度,有效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问题,修复部分矿区生态环境。
近年来,中卫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在宁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对卫宁北山、南华山、香山、清水河沿岸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及周边历史遗留矿山及盗采点进行了整顿治理。已累计治理矿山12个,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治理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同时不断加大矿山生产秩序整顿,实现了从无序开采到有序开采的转变,有效制止了不合理开采、资源破坏浪费及“三废”排放不达标问题,矿山环境持续好转。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等5个方面,谋划储备2020-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302个,梳理整合重大项目84个,计划投资539.4亿元,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心向黄河治理和保护倾斜。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富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针对中卫市黄河沿岸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突出问题,通过考察论证,确定了黄河流域废弃工矿修复治理工程项目,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对黄河干流中卫段南岸2公里范围内15个点122.8公顷(1844 亩)土地实施重点整治和生态修复,涉及15处遗留废弃矿点,治理面积1844亩,项目总投资2604万元。通过实施该项目,消除露天开采遗留的高坡陡坡、不稳定边坡和沟道松散堆积物等地质灾害隐患,为因地制宜打造绿化景观和土地开发整治创造条件。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扬尘污染,减轻水土流失,阻断危及黄河水生态安全的污染物迁移途径,改善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后的土地资源可用于农林生产,与周边已成熟的农业、交通、水利及旅游资源相结合,与黄河宿集、南长滩历史文化村等旅游景点串联起来,进一步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