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33号提案的答复
卫规发〔2018〕75号高新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加大‘厕所革命’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实施与推进,我市农村改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市累计改造各类卫生厕所17.13万户(主要类型为水冲式、双瓮漏斗式、三联沼气池式和其它类型),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6.3%左右。其中:沙坡头区5.89万户,普及率70.6%;中宁县6.24万户,普及率72.8%;海原县5.00万户,普及率55.9%。2018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农户改厕任务1510户,目前完成1068户(沙坡头区完成771户,中宁县完成297户),完成任务数的71%。
同时,农村厕所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管理不到位、设施不齐全,卫生厕所普及率低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小厕所、大民生”,为了让农民群众早日用上卫生的厕所,推进我市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惠及民生工程,列为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内容来抓,由县区住建部门联合农办、卫生、财政、环保、质监、民政、旅游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厕所革命,形成“市级统筹,县区负责、乡镇落实、村级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政策、形成合力。认真研究制定惠民政策,加大投入农户厕所改造补贴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媒体宣传厕所革命的好处和作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厕所革命,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工作流程实施农厕改造,让农户自行评判改造效果,全面形成农村厕所革命的工作合力和“文明家园我来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推进厕所革命过程中,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对川区、山区村庄分类施策,对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村镇开展“大集中”建设,对山区村庄或分散居住的农户采取三格化粪池式和粪尿分集式模式,对城镇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庄或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庄使用下水道水冲式厕所,杜绝资源浪费或二次污染现象。
四是完善机制、建管并重。统筹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村危窑危房改造等项目,逐步推动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指导各县区积极探索学习灵武市农村厕所防臭、防冻、节水改造和进院入户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建管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灵活采用企业维护、农户维护、政府维护三种方式解决厕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堵塞和损坏现象,确保改造后的厕所能够正常使用运行,农村厕所革命取得实效。
该提案已办结
中卫市规划管理局
2018年7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