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卫市2018年推进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卫政办发〔2018〕9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中卫市2018年推进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卫市2018年推进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枸杞产业,推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中宁枸杞品牌影响力,拉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中卫枸杞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推进枸杞产业发展提升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推进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8〕37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卫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卫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枸杞产业发展,以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快产业整合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倾斜政策、优化环境、聚集要素、合力攻坚,持续推进中卫枸杞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二、目标任务
全市新种植枸杞5.5万亩,建设1万亩富硒枸杞种植示范基地,新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加快国内有机枸杞认证试点及中宁县创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进程,保护中宁枸杞品质品牌。扩大鲜果销售,提升干果价格,力促精深加工,拓展电子商务,传承弘扬枸杞文化,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集产、加、销、研为一体的全国枸杞核心产业带。加快推进现代枸杞产业发展,全市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12%,力争到2018年末,中宁枸杞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创新驱动促发展。
1.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枸杞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按照统一的宁夏枸杞生产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进一步促进枸杞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鼓励出口企业进入“同线同标同质”平台,逐步消除国内外市场产品质量差距。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2.强化科技研发。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围绕产业优势再造、产业升级重大需求,定向培育制干、鲜食、茶用、榨汁等专用枸杞新品种。加快枸杞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年内研发生产新产品3—4个。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
3.加强种苗繁育。加强枸杞采穗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基地,实行严格的枸杞苗木繁育企业准入制度、“三证一签”制度和公开招标制度,巩固提升自治区级新品种采穗圃3个,自治区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个。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4.推广水肥一体化。全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覆盖,形成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枸杞种植、培训新模式,提高灌溉效率,提升枸杞品质。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农牧局
配合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宁夏枸杞产业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枸杞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宁夏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站等平台,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合理设置培训课程,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外培学习等方式,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用人才。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外学习次数不少于3次。
责任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配合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质量提升促发展。
1.推行绿色防控。制定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实施“五步法”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控制病虫害危害数量,根据农林科学院植保所要求积极配合建立枸杞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技术平台和预测预报服务网络,积极参加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中宁县测报点达到366个,预测预报人员达到50名,预测面积达到12万亩;沙坡头区建立测报点3个,配备预测预报人员6名,测报面积6000亩;海原县建立测报点50个,配备预测预报人员3名,测报面积1.2万亩。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2.严格投入品监管。切实加强枸杞投入品使用执法监管,大力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招标确定农资企业2—3家,实现农药、化肥等投入品集中配送,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牧局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
3.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关于标准化基地的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枸杞区域化发展,实行星级基地评定动态管理,全面推进枸杞标准化生产。2018年中卫市新建枸杞基地5.5万亩。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 推进万亩富硒枸杞种植基地建设。创建1万亩富硒枸杞种植基地,其中玺赞枸杞庄园6000亩、舟塔乡6个合作社2000亩、乌玛农场2000亩。通过推行富硒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出“产品安全、口感优良、营养丰富、含硒适量”的高端枸杞产品,全面提高我市枸杞产业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中宁县人民政府
5.推进枸杞有机认证试点。继续开展枸杞有机认证试点工作,加大对试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顺利完成试点各项任务。加快中宁县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扩大GAP认证覆盖面。鼓励企业开展绿色、HACCP(鉴别评价和控制食品安全体系)、道地药材、国际国内有机等认证。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6.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加强康乐生态移民区、兴仁镇川裕村、喊叫水乡、徐套乡、大战场镇、太阳梁乡、三河镇、七营镇、李旺镇、高崖乡等13个乡(镇)、村已建枸杞基地日常管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鼓励扶持企业、合作社、大户到贫困地区发展枸杞规模种植,2018年新植枸杞1.17万亩,夯实产业脱贫基础。加强贫困群众枸杞种植技术培训,开展专项培训10场(次)1000人。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三)品牌培育促发展。
1.开展枸杞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商标维权打假工作。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格“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建立包装物备案制度及企业诚信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枸杞执法力度,强化商标维权打假工作,建立中宁枸杞品牌保护跨区域合作机制,保护中宁枸杞品牌。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
2.全力抓好品牌培育。推行“中宁枸杞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模式,着力打造“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培育自主知名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宁夏著名商标、宁夏名牌产品、宁夏枸杞知名品牌。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市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3.加快《“中宁枸杞”标准》制定。加大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对接联系力度,主动出击,积极协调督促,保护“中宁枸杞”品牌,进一步巩固枸杞行业领军地位,加快制定出台《“中宁枸杞”标准》。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4.挖掘传承创新枸杞文化。成立中宁枸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整理、开发、拓展枸杞文化,对枸杞剪纸、刺绣、书画、文化装饰品(瓷板画)、民俗纪念品、礼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进行产业化生产。加大中宁枸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管理使用,加快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程。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配合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四)市场开拓促发展。
1.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筹备首届中国(宁夏)枸杞产业博览会中宁枸杞文化节、采摘节。将“中宁枸杞”作为中卫市的“红色名片”重点宣传、推介。在市区及沙坡头景区醒目位置设置中宁枸杞品牌文化宣传展示区,每年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等不少于10余次,把我市枸杞生产、加工、营销、流通企业及其产品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加快“中宁枸杞”境外商标注册进程,开拓外埠市场。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全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集中打造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红、源乡、早康、全通等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深入挖掘中宁枸杞药食同源价值,开发功能型、保健型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切实推进中卫枸杞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配合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由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筹建中卫硒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由政府在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关键环节给予扶持,将硒产业股份公司培育成富硒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将富硒枸杞打造成全国富硒农业的“单品冠军”。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中宁县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
4.着力提升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影响力。进一步完善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巩固全国枸杞集散地、价格风向标的地位,打造集文化展示、产品交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枸杞交易中心。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产业融合促发展。
1.产区整合。逐步将处于清水河流域产业带的沙坡头区、海原县枸杞基地纳入中宁枸杞产区,整合中卫枸杞产区资源,整体提升枸杞产业效益,推进中卫市枸杞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群发展。
责任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
2.产业整合。支持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协会与东方慧医集团联合注册成立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架构2亿元,对枸杞全产业链进行整合,实现中宁枸杞经济效益最大化,整体提升中宁枸杞产业品牌价值。
责任单位: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沙坡头区、海原县人民政府,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3.发展枸杞休闲旅游。依托沙坡头景区,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采取“产业+文化+旅游”模式,加快中宁县舟塔村枸杞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引导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创建A级旅游景区,规划枸杞生态观光“一日游”精品路线,打造枸杞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宁县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4.推进枸杞社会化服务工作。借鉴舟塔乡枸杞惠农联合社试点经验,培育集枸杞种植修剪、农资供应、种耕除草、统防统治、劳务输入输出、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提升枸杞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支持企业推广使用新能源烘干设施,2018全市新建清洁能源枸杞烘干设施17座。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林业生态建设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中卫市成立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林业生态建设局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宣传、发改、工信、科技、财政、人社、水务、农牧、商经、旅游、文体、林业、市场监管、扶贫等部门及各县(区)人民政府组成,办公室设在市林业生态建设局,负责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督查考核。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形成支持枸杞产业发展的合力,在基础设施、科技攻关、质量监控、品牌培育、市场推介、文化融合等关键环节,主动履职,积极作为。各县(区)林业、枸杞等有关部门要及时成立工作小组,制定“一把手”负总责的“五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分工,确保2018年枸杞产业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落实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机制,打造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平台,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变、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财政、综合开发、扶贫、水利、基础设施、科技等方面的资金整合力度,增加对枸杞产业的投入。进一步落实中卫市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全市枸杞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力度,为枸杞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市林业生态建设局联合市委督查室、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加大对2018年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时将督查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按照“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原则,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将2018年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工作纳入全市效能目标考核,对工作进展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对工作推进缓慢、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单位)严肃问责。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