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的通知
卫政办发〔2018〕13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任务及分工方案
按照《科技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公布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的通知》(国科办社〔2018〕5号)文件,中卫市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地区。为确保全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筹,贯彻落实国家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和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按照水利部、科技部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工作部署,结合中卫市老旧住宅小区入户管网漏损、农村人饮问题突出、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基础薄弱、生活节水仍有潜力等特点,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选择尺度适宜的典型示范区(核心区)开展生活节水与废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发与示范,并在全市推广,形成北方、特别是西北缺水区以生活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科技创新模式,发挥科技创新在全民节水行动中的引擎作用,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全国创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典型示范。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立足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契合当地实际的节水型社会创新建设模式,示范项目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高成效性。
(二)创新引领,示范带动。突出科技创新特色,发挥示范项目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试点区人饮安全保障、节水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水平,为全国同类地区的节水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提供示范经验,促进节水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以提升农村人饮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试点建设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集中资金解决困扰当地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点难点问题,示范工程要有典型性和显示度,体现主要建设成效。各级政府要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建立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管理体制、奖罚制度及宣传渠道。
三、试点目标
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两手发力、政策支持、产研合作”思路,根据试点区域节水现状基础、建设需求和任务安排,选择尺度适宜的典型示范区为核心区,重点突破区域水资源综合配置、行业节水、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技术与体制机制瓶颈,形成西北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节水技术方案。
(一)综合用水约束性指标。
1.全市取水总量控制在13.21亿m³以内,核心区用水总量零增长;
2.新鲜淡水资源取用量(节水前后相比)降低10%;
3.用水效率提升10%(包括城市公共管网漏损率下降10%,示范区农业节水15%以上,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6年下降18%;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
4.工业示范项目废水近零排放。
(二)综合用水预期性指标。
1.再生水利用量0.278亿m³;
2.自治区级重点水功能区双参数评价达标率100%。
四、试点内容
(一)生活节水技术。
1.生活节水器具和技术设备推广应用。选择学校和机关各1处,淘汰和更换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坐便器及水箱、淋浴器等生活用水器具,在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的促进下,加快节水器具的推广,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
2.家庭生活用水远程监控与示范。沙坡头区2003年以前建成、现状采用总表计量收费模式的老旧小区共271栋9871户(包括总表楼、单元表楼和入户抄表),入户立管为钢管。选择1995年建成的城区老旧楼小区“中山小区”为示范,将供水入户钢管立管全部更换为PPR管,降低漏损率,提高供水质量;将用户水表统一在室外井,室内分户安装智能水表,实现远程监测和收费。
3.供水系统分区计量与公共管网漏损监控技术。中卫市沙坡头区现有自来水厂2座,设计供水规模第一水厂4.2万吨/日,第二水厂4万吨/日,现状实际日供水量2.7—2.8万吨/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总长113公里,出厂水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按照现状产销差计算,现状管网漏损率为11%—12%,环状主干管网运行状态良好。
目前供水系统已建出厂水量水质监控,主干管网14处测压计量点,缺少对入户端监测,管网漏损按产销差计算,缺少分区计量、漏损监控和预警手段。借鉴《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中“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和分析系统”技术,针对现状城镇供水管网布局,在环状管网上选择重要节点进行压力、流量等监控,利用压力传感器、智能阀门和感知阀门等,完成全过程流量、压力、水质、阀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上传。
4.公共供水系统全过程监控技术与信息管理平台。中卫市城区自来水生产供应和污水收集处理、公共供排水设施的维修和养护、沙坡头区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巡视以及水源地泵房供水设施设备的检修、养护等工作由清源供排水公司统一负责。近年来,清源公司逐步开发了第二水厂供水管网监控系统、公共事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实施建设一套城市供排水总调度系统,将管辖下的水源井泵站、自来水厂、管网、社区用水户、污水处理厂及水质监测点等重要供水排水单元纳入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远程监测各供排水单元的实时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参数,远程查看重要生产部位的监控视频或监控照片,远程管理水泵、阀门等供水设备,全面监控整个城市供水的状况,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工艺流程透明化、生产数据公开化和重要环节可视化,从宏观上对供水工作进行指挥和调度。
(二)工业节水技术。
5.发电行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示范企业为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中卫热电有限公司项目建设2×350MW燃煤热电联产(空冷)机组工程,配2×1156t/h超临界锅炉,并配套建设新井沟事故灰渣场。该工程集中给中卫市沙坡头区核心组团及柔远组团供热,向中卫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供汽,替代5个集中供热站,共计17台锅炉。
主要示范内容:生产用水水源采用城市中水,生产废水包括工业废水、辅机循环排污水、输煤系统冲洗水、生活污水等,采用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清污分流的方法,推广浓浆成套输灰、干除灰、冲灰水回收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采用空冷及间接空冷技术,实施统筹的水务管理,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正常工况无废水排放。
6.化工行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示范企业为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2×5万吨/年饲料级DL-蛋氨酸生产线及相应的配套辅助和公用设施。
主要示范内容:废水经高、中浓度废水预处理设施预处理后,和低浓度废水进入生化处理设施生化处理达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纳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应用蒸汽冷凝液回收利用技术及一水多用循环利用技术;整顿水网系统,消除跑、冒、滴、漏;推广换热效率高的换热设备,降低冷却水的用量。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氧化塘。
7.光伏行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示范企业为宁夏协鑫晶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为年产3850吨(1000MW)单晶方棒,本项目以太阳能级多晶硅为原料,通过单晶硅棒拉制、截断、开方、滚磨等工艺生产单晶方棒。
主要示范内容:产生的含氟废水采用离子交换、生化等常规技术;酸、碱废水采用中和处理;一般清洗废水、切断废水、滚磨清洗废水采用沉淀处理;生活污水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各路废水分别处理达标后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三)农业节水技术。
8.优势特色作物水肥一体化施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和永康镇南山台子等地建设示范区22400亩,其中枸杞滴灌技术集成示范区1100亩,玉米滴灌技术集成示范区3500亩,设施蔬菜滴灌集成示范区800亩,大田粮食作物改进地面灌溉节水示范区2000亩,苹果膜侧灌15000亩。集成构建适合大田作物和设施蔬菜的高均匀性滴灌技术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施控技术模式与装备体系,集成滴灌条件下大田玉米、大田枸杞和设施蔬菜优化滴灌溉施肥技术模式、大田粮食作物改进地面灌溉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开展示范应用,制定玉米、枸杞和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运行管理指南,提出大田滴灌玉米、枸杞和设施蔬菜滴灌的节水、节肥、增产等多目标运行管理模式。
9.精量灌溉决策与灌溉预报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和永康镇南山台子等地,针对灌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特色经济作物(枸杞),集成中卫市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精量灌溉决策与预报技术集成模式,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集成区域旱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开展作物和灌区多尺度耦合的灌溉决策与预报技术集成与示范。示范总结中卫市精量灌溉决策与灌溉预报示范工程的建设以及运行维护的管理经验,形成中卫市主要作物和特色作物精量灌溉决策与灌溉预报示范工程运行管理操作规程。
10.渠系输配水智能控制与作物灌溉精量决策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和永康镇南山台子等地,针对灌区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生态灌区的发展需求,结合现场实施条件,构建非接触在线式渠系水情监测方法,在中卫示范区引黄渠系的主要分水口安装渠系水情监测及闸门系统,实现灌区主要分水口的水量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自动监测与计量,以及输配水过程的远征自动化控制;基于实测的渠/管线路和调控闸/阀的三维空间分布数据,借助自主研发的输配水非恒定流模拟软件,集成构建复杂调控措施约束下输配水系统中水流运动三维仿真平台和灌区管理与服务云平台系统,对灌区做出科学的分水、用水与排水决策开展示范应用。
(四)污水再生利用技术。
11.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绿色建筑节水集成与示范。选择中卫市金岸榕苑住宅小区,进行中水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示范。通过在金岸榕苑住宅小区集成示范,进行城乡生活污水再生水回用于冲厕、绿化、草坪、景观水体的立体节水技术总结凝练,形成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绿色建筑立体节水技术模式和样板,实现生活污水循环再利用。
12.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农业节水集成与示范。选择中卫市金岸榕苑住宅旁边的农地,以及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人工湿地的旁边农田进行中水回用农业示范。通过技术示范,摸清寒旱区城乡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灌溉对主要蔬菜作物和林果种植土壤、盐碱、地下水、光合作用、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及其阈值,建立寒旱区城乡生活污水再生回用高效节水灌溉提质增效技术模式,实现生活污水循环再利用。
(五)节水管理与制度创新。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中卫市新时期治水思路、节水管理与制度建设现实情况,考虑创新技术与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的保障需求,坚持两手发力,发挥行政约束和市场引导协同推进作用,从政策法规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三方面开展节水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
政策法规创新:
13.城市节水及污水再生利用指导性规范创新。开展地区性用水和节水标准规范创新,制定和调整符合中卫市特点的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及阶梯,对非居民和特殊行业用水开展水资源论证,实行计划用水,真正发挥阶梯定额标准和水资源费改税的节水约束作用;制定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灌溉蔬菜、林果、粮食作物及饲料作物的提质增效技术地方标准,从政策层面规范污水再生利用,出台中卫市供排水节水管理办法。
14.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运行维护机制创新。在中卫市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工程定性标准,明晰产权;梳理各类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规范落实各方职责权限,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的小型水利工程和节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根据工程类型探索多种资金来源模式,保障经费落实的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实现工程良性运行的维护机制。
15.工业用水与节水管理机制创新。开展工业定额管理和管理机制创新,提出较为完善的企业用水分级计量、复核与监督机制,分类制定工业用水定额,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监督制度,提出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与工业节水鼓励政策,推进工业节水管理机制创新示范。
16.水流产权试点管理机制创新。开展的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和工业用水确权工作,把农业用水初始水权分配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用水协会,有条件的进一步分配到村级用水户;对工业用水开展取水许可证换发。实行水资源使用权动态管理,强化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按照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等用水类型配置和管理水资源,建立水资源使用权用途管制制度。制定水权明晰后取水与用水管理方法,研究建立水权在行业内部及跨行业交易制度及监管办法。
市场机制创新:
17.水价形成机制与改革创新。落实分类计价制度,不同水源、不同行业实行差别水价。调整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标准,工业、服务业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切实体现水价对居民和工商业用水的约束作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引扬黄灌区农业用水实行“干支渠水价+末级渠系水价”价格,按实际运行成本收费;制定促进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价格机制。
18.合同节水管理制度创新。开展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合同节水创新示范,结合城市生活节水和工业节水政策的落实,选择典型城镇社区和企业开展合同节水实践,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生活和工业节水新模式,探索多措并举促进节水的有效途径。
19.节水减排奖惩机制创新。开展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激励机制创新示范,制定中卫市节约用水和污染减排奖惩办法、污水再生利用办法、水资源费改税资金使用办法等,构建“节水减排奖励、超用超排处罚”的奖惩机制和与水价调控机制相匹配的补贴机制,通过市场调节鼓励污水的再生利用,完善中卫市沙坡头区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组织管理创新:
20.为实现科技项目与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水利厅、科技厅综合协调作用和中卫市政府及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做好技术支撑单位与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的有机衔接,确保技术及制度创新成果落实到工程项目。
五、进度安排
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期为2018年—2021年。
2018年为启动实施年。主要完成实施方案编制与审批,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示范项目,完成核心区建设前期工作。
2019年为核心区建设年。主要开展技术与制度创新研究,形成技术模式、方案和政策;基本完成核心区建设,做好依托区和试点区建设前期工作。
2020年为依托区和试点区建设年。全面开展技术与政策宣传培训与推广工作,总体完成重点工程项目60%以上;开展中期检查评估。
2021年总结提升年。全面完成创新试点建设的目标任务,做好验收准备。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科技和水务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牧局、市林业生态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机关事务局、中卫工业园区管委会、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和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加强工作衔接和沟通,积极配合上级技术支撑单位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创新试点项目顺利推进。
(二)资金保障。市、县(区)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及水利、住建、环保等行业资金支持,通过受益负担等多种方式争取和吸引银行、社会、企业及个人投入。
(三)技术保障。为突破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技术制约与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技术与制度创新和突破,拟聘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大学等单位为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成立项目组,具体负责技术及设备研发,标准编制、政策文件起草,技术模式、方案、系统、规范形成与示范,技术指导与培训推广、政策建议等。
(四)宣传保障。为形成全民参与、全民节水的意识和共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阵地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列为全市宣传工作的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市情、水情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和增强节水意识。市政府将加强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严格按照重点工程项目进度的时间节点进行考核,切实做好中期检查评估和总结验收工作,确保试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全面达到预期效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