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市政府(办)文件

| 字号: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 引 号:
640501001/2023-00310
文  号:
卫政办发〔2023〕22号
发布机构: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有 效 性:
有效
生成日期:
2023年05月23日
标  题: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卫市2023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卫市2023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卫政办发〔2023〕2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中卫市2023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卫市2023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服务业加快恢复和良性发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自治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六优”产业,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恢复,提升制造性服务业质效,组织实施数字赋能、集聚发展、融合促进、企业培育工程,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效提升。

(二)发展目标。全市及各县(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42%。争取新培育创建市级现代服务集聚区3个,新增入规上限服务业企业30家,其中沙坡头区15家,中宁县10家,海原县5家。(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牵头负责)

二、推进大数据产业中心市建设

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4个,年内完成投资22.25亿元。到2023年年底,建成10个数据中心,新增标准机架(2.5KW/个)6万个,累计超过10万个,数字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局负责)

(三)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建设“双节点”城市、“三大基地”为牵引,着力推进大数据产业中心市建设。积极争创绿色数据中心集群示范,加快推进亚马逊云计算中卫合作项目二期、宁夏中卫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特加森)一期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广东浩云、集澜科技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力争年初谋划的16个重大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80万台。支持建设闽宁云、苏宁云等跨区域云平台,加快算力调度和大数据汇集。

(四)加大企业招商力度。紧盯成长性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力促中交集团、国科量子、深圳经为、航天柏克等意向项目落地,对接引进中国能建、军队大数据中心项目,引进互联网、云计算等企业20家。深入挖掘在建数据中心潜在客户资源,协助企业开展数据中心招商工作,提振美团、西云数据、欢聚集团等企业信心,扩大企业投资规模。

(五)推进“云天中卫”建设。研究制定《“云天中卫”建设2023年推进计划》,细化任务清单,统筹推进智慧信号灯、视频云、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等行业智慧应用建设。充分运用VR、AR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打造若干个特色应用场景,赋能我市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六)加快产业提质增效。整合数据中心规模效应带来的硬件设施需求和算力供给能力,支持乐宁建设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生产线,打造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在中卫注册独立核算公司,推动各大数据中心客户企业注册独立法人公司,将固定资产、营收和税收落在中卫。共培育规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年收入上亿元骨干企业2家。

三、强化服务业主体支撑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增容扩量、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

(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力争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以上。(市旅游和文体广电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紧盯沙漠主题度假中心、沙漠传奇、钻石酒店、沙漠沙泉空间酒店等重点项目,加大服务推进力度,力促项目投资“双落地”,持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后劲。落实好《中卫市旅行社送团奖励办法(试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中卫文旅产业“满血复活”。

2.结合我市独特禀赋优势,整合全市文旅资源,发挥沙坡头5A级景区辐射带动能力,推出研学游、康养游、休闲度假游、自驾观光体验游、乡村旅游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在沙坡头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鼓励中宁、海原县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3.推进落实公共体育场馆等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场馆应开尽开,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体育产品。高质量办好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和全区首届残特奥运动会、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赛事节会活动。

(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6%;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8%,占服务业增加值20%以上。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进出口外贸总额达到43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全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达到1100万件、增长10%左右,实现行业业务收入1.82亿元、增长7%左右。(市口岸和投资促进办公室、交通运输局、商务局、邮政管理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加大A级物流企业培育力度,引进、培育3A级以上物流企业1家以上。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中卫多式联运枢纽中心,积极争取并实施中国锰产业链高效协同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中卫公铁物流园区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公路、铁路通道运营能力。

2.建成宁夏钢铁集团中卫热电铁路专用线,稳步运营中卫至兰州高铁快速专线、华夏特钢铁路专用线。加快推进沙坡头机场二期扩建及附属工程实施。稳定运营北京、西安等航线,开通5个城市以上旅游包机。加大客机腹舱货运配载力度,形成中卫集—西安转—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航空货运网络。

3.建成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5000万吨保税仓库项目,推进迎水桥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集装箱无轨站建设,加强与国际主要物流节点城市联系,常态化开行中卫始发国际班列,打造国际班列集散中心,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4.开展“大宗商品+物流”业务,设立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卫硅铁交割库,年度累计完成期货业务10万吨,高质量服务制造业企业。全市年度完成矿石、煤、焦炭、氧化铝等大宗商品铁路物流800万吨以上。

5.实施智慧物流示范工程,支持仓储型物流企业及快递物流企业建设企业物流标准,加快推进中国物流中卫物流园戊类仓储、中宁县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引进智能标签、智能分拣等智能系统和装备,建成高端标准仓库、智能立体仓库。

6.实施物流企业培育壮大行动,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申报3A级物流企业,积极推进中国物流宁夏有限公司争创自治区级物流示范园区。组织物流企业参加“物通四海 流润万家”第二届宁夏物流节、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物流人才培养和行业专题培训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汇才聚智。

7.加快寄递物流发展,落实《中卫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各县(区)各建成1个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县级寄递物流中心,全市建成40个乡(镇)寄递物流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年内覆盖50%以上的建制村,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地区寄递物流水平,更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

(九)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全市新增贷款42亿元,贷款突破600亿元;力争推动1家企业纳入自治区上市企业后备库,推动1家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组织若干家企业在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开展产融结合创新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信贷产品”方式,精准对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宁科贷”“人才贷”“工业知助贷”等产品增量扩面。

2.推进资本市场扩容培优。挖掘拥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建立金融、财政、税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全过程、保姆式服务,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强化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分门别类建立并完善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3.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大保市场主体的力度,对困难企业、小微企业“增氧、输血”。支持金融机构更多开展信用贷、循环贷、减费让利等,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现象,多措并举实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严守准公共产品属性和政策性定位,稳步扩大融资担保规模。

4.加大消费需求促进提升。落实全市“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安排,鼓励金融机构丰富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合理满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绿色低碳、传统升级等领域融资需求。鼓励居民合理参与储蓄、理财、基金等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和水平。

(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到2023年年底,乡镇(街道)综合养老中心或乡镇(街道)医养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0%。(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推动以满足全市老年人需求为基础、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全市健康养老产业包抓工作机制,印发《中卫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全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并抓好落实,努力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2.加大设施供给能力。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1所具备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能力的养老机构。全市新增护理型床位471张,年内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45%以上。组织完成全市6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沙坡头区部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改造提升项目。在沙坡头区建设综合性养老示范社区1个。

3.实施惠民暖心工程。争取实施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将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发放范围由原来低收入群体扩增到全市所有高龄老年人。各县(区)要培育1家具有评估能力的评估机构,逐步建立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数据库。推动“党建+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等新型养老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服务站”增效扩容,努力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特殊困难老人月探访率100%。

4.培树养老特色品牌。探索建设“互联网+养老”便民服务平台,积极争取自治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在我市实施。依托全域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居养老新业态,将中卫市康养中心、中宁县太阳城养老中心、海原县阅海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打造成“医养康旅”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培树集养老服务、休闲旅居、医养康养、职业培训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形成服务资源良性循环的多元健康养老格局。

5.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医护康养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康复)科占比达到80%。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两病”筛查、口腔健康、营养改善行动。加强市、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推进中医院与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合作共建,支持中宁太阳城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加大老年紧缺人才培训力度,完成自治区老年医学骨干医师、医养结合机构医师、护士培训任务。

6.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加快推进签约服务内涵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全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率达到90%以上。组织实施沙坡头区兴仁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上门(延伸)医疗和护理服务模式以及“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收费方式。

(十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商产业园3个,培训“新农人”电商直播人才400人次,电商兴农超市30家。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0%,突破74亿元。(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实施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以项目征集奖补方式,支持新建、扩建农副产品、苹果、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园3家以上;支持建立电商直播产销基地,以传统网络销售为基础,结合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

2.实施“新农人”电商直播及商业促销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围绕农村地区“新农人”和全市商贸流通领域销售人员、村级网红直播电商从业人员等组织直播及商业促销能力提升培训,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壮大电商从业主体,市本级完成培训400人次。

3.实施电商兴农超市建设项目。全市范围内年度新建、改建电商兴农超市30家,实现logo、门头、销售区、供应链体系、快递服务、中卫优品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六统一”模式。设立农特产品及闽宁协作商品专区开展线下销售,并通过“中卫优品”等电商平台开通线上销售渠道。

(十二)大力发展会展博览业。共承办大型会议活动4场以上,会展博览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以上。(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做好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促进大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大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医疗康养展、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宁夏展等分会展活动。

2.办好本地会展品牌,持续举办“数字中卫云端国际”云天大会、第六届枸杞产业博览会、2023年丝绸之路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卫市房·车文化生活博览会,创办首届全民数字电商博览会、首届牛羊肉品产业博览会等会展博览活动,建设数字经济会展博览特色城市。

3.完善会展博览基础设施,力争改造或提升与市级会展博览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功能会展场馆1座,完善会展、设计、搭建、广告、咨询、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

四、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恢复

积极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丰富生活性服务供给,培育和挖掘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升级。

(十三)推进商贸流通业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推进全国县域商业体系试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入乡进村,全年改造乡镇商贸中心20个、县域寄递物流配送中心20个,实施商贸物流改造项目3个、农产品上行项目2个,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

2.提升城市商业品质。积极打造消费场景设施,紧紧围绕鼓楼、高庙、沙坡头水镇等商圈街区进行提升改造,新增特色街区3条、改造城市商圈3个,提升夜经济街区品质,丰富“夜购”“夜娱”“夜游”“夜演”等消费需求。持续推进“国家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推动连锁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鼓励品牌商业资源下沉社区,扩大家政服务网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医药、健身、文娱等新型生活服务业态,丰富便民消费需求。

3.打造特色餐饮业品牌。持续支持餐饮企业参与“浪宁夏 寻味道”2023美食节活动。以“品味中卫”为主题,着力宣传区内餐饮品牌、企业品牌,鼓励大型餐饮企业深入挖掘我市特色美食文化,积极组织举办“枸杞饮食文化节”“大漠味集”等各类美食文化节,促进餐饮行业加快恢复发展,推广中卫特色美食;积极开展“老字号”评选活动,加强“老字号”品牌保护与推广,支持“老字号”做精做强。

(十四)推进居民和家庭服务业扩容。面向市场需求,加大养老护理等紧缺人才的技能培训。按照职业标准,开发家政培训新项目、新课程、新内容,推行订单式、点餐式、套餐式以及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新型培训模式,实施精准培训,确保技能水平与从业率同步提升。鼓励引导家政企业开展家政培训进社区,创新家政进社区的服务供给,创新家政进社区的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家政服务网点工作能力。(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十五)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探索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加强对提高品质住房供给的统筹,深入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扎实推动住房改善专项行动,提振市场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积极落实国家金融“16条”及自治区“19条”措施,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简化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缓解开发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杜绝新建商品房逾期、烂尾问题发生。(市住建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提升制造性服务业质效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集成服务功能,促进制造性服务业向市场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助推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十六)强化科技服务业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双倍增”行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进一步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效能。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交流。鼓励企业申报自治区技术交易补助,享受奖补政策。加大技术合同登记力度,培育职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十七)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人力资源服务业。深入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打造“中(忠)爱人才、卫(未)来可期”人才品牌,年内开展“春风行动”“四送下乡”“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场次。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促就业行动,培育劳务中介组织10家,培养劳务经纪人300名,引导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挥市场和专业优势,提升市场化就业服务质量。

2.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认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提高检验检测质量,查处违法违规开展检验检测行为。围绕化工产业计量溯源需求,加强第三方计量测试机构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新增计量检定、校准标准10项以上。

3.知识产权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积极推广应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知识产权业务咨询窗口服务,组织开展中卫市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工作,培育商标品牌指导站1家。创新开展地理标志运营试点工作,培育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

六、实施数字化重点工程

(十八)数字赋能工程。(市教育局、卫生健康委、水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市供销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建成教育城域网枢纽节点,新建县级教师智能研修中心2个,培育星级智慧校园标杆校6所。持续开展“市区带县(区)、城区带农村、优质带薄弱”专递课堂按需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有效覆盖。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实现流程优化、资源汇聚、数据归集,推动宁夏平台与国家平台融合融通、协同服务。

2.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加强区域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专科信息化建设,构建患者急诊、门诊、住院全流程的诊疗体系,提升临床诊疗工作信息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构建智慧便民服务模式,提供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的线上就医服务,建立跨院病历共享机制、转诊协同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服务,推进智慧医院管理建设,完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诊疗质量、服务规范等方面评价指标。建设医联体(医共体)信息平台,借助5G技术开展上下转诊,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模式,健全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监管模式、医保支付等政策规范。

3.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建设。海原县年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中宁县年内开工建设,沙坡头区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实现饮水工程从水源、调蓄、输配水、到用户末端用水全过程各节点的监测、控制、计量、缴费、运维的信息化、智能化,农村饮水同源、同质、同网的目标。

4.推进“数字供销示范区”建设。计划改造建设中卫市“数字供销”市级运营中心1个、乡(镇)级“数字供销”运营中心1个、村级“数字供销”运营综合服务社2个。开通中卫供销抖音直播间,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以沙坡头苹果、中宁枸杞、海原香水梨为主打产品,积极创新直播带货等营销手段,利用开通的抖音号进行主播带货,逐步培育全国客户群,提高营销推广的精准度、覆盖面和“供销”系列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在农产品销售上实现新的突破。

5.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一二三产中的支撑作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更新硬件装备水平,强化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调度运用,提升工业智能制造、农业智慧管理、服务业数字赋能综合能力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现代化智慧园区,通过智慧化平台整合碎片化资源,促进产业协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将市、县(区)块状经济模式向一体化方向统筹,降低实际成本,提升综合效能,更好地赋能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九)集聚发展工程。各县(区)开展市、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培育工程。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立足服务业发展基础,发挥优势和特色,强化规划引领,整合要素资源,做好市、县(区)级集聚区培育工作,强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多节点支撑。(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融合促进工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旅游和文体广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1.促进服务业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制定新型城镇化推进方案,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及城市综合体。加快老城区转型升级,支持利用存量房产和工业用地转型发展服务业。加快补齐县城服务业发展短板,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依托重点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培育一批以商贸农贸集散、特色餐饮、乡村文化旅游为内核的特色集聚区,更好发挥小城镇衔接城乡、联动工农作用。

2.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做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推动工业机器人在传统产业领域广泛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以宁钢、天元锰业等规上重点企业为重点,引导制造业企业剥离原材料采购、物流、仓储、研发、营销等环节,成立独立核算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3.加快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企业上云、智能制造能力评估诊断,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充分调动各类优势资源,深化工业互联网、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激发数据要素潜力,以数据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力争培育产业信息化应用类项目2个以上。

4.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宁夏特色旅游村(镇)评定,力争创建重点村1个、特色村3个,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指导沙坡头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宁县太平村和海原县菜园村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支持农民利用自家宅基地或者集体资产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举办全区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项目推介活动,培育一批星级休闲农庄、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力争全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收入达2亿元以上,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

5.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创新何滩村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宁钢“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态,实施沙坡头水镇夜市、紫云新都夜市等“夜间经济”多元消费综合提升等项目,通过引导企业开拓个性化新兴服务业态,支持夜间经济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消费转变;加快培育假日经济、网红经济、粉丝经济、流量经济等新模式,引导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服务业增长点。加快中杰物流、中澳伟辉生鲜肉冷链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鼓励线上线下体验服务、个性需求定制服务。

(二十一)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准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名录库,用足用好自治区对首次升规入统企业扶持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个转企、小升规、工业企业内置服务业剥离等企业尽快入规入统,不断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年度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户、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0户。建立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等行业持续谋划储备一批单体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力争常态化储备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各县(区)分别储备现代服务业项目30个。(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旅游和文体广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七、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办公室全面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建立健全服务业提质增效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统筹本地区优势资源,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抓好组织落实。

(二十三)加大要素保障。各县(区)要统筹用好中央和各级各类资金,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对服务业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和集聚区,要给予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推广适合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大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

(二十四)完善统计监测。要进一步拓展服务业监测指标和范围,健全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探索开展大数据平台统计监测与分析。要加大监测业务能力学习和培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统计监测,定期发布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服务业发展动态、政策导向、模式培育、机制创新等方面分析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效果评价实效;加大服务业宣传推介,提高企业和公众参与度。

(二十五)强化运行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落实碰头研判会商制度,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和分析预判,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分析研判和推进落实情况,督促达标企业及时入规入统,切实做到应统尽统。要加强重点行业统计监测,实行月度调度、季度分析、年度总结工作机制,及时研判预警,跟进调整应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六)强化监督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服务业提质增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各县(区)、各部门年度效能目标考核范围,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定期督办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向市政府报告进展情况。对落实不力、差距较大的进行通报批评,对严重滞后、多次通报的进行约谈问责,切实推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图文解读:

一图读懂《中卫市2023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